美国人对数学既爱又恨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29日讯】 ( 大纪元记者蔡育萍编译 ) 谈到数学,总是让许多美国人感到既爱又恨。尽管有些人很喜欢这个学科,但对多数女性而言,则是恶梦连连。

根据美联社与美国在线(AOL)的新闻民调显示,每10位成人中就有4人讨厌数学。近年来美国为了赶上亚欧的数学水准,在此投注不少心力,但许多学生仍对数学兴趣缺缺。

显而易见,表示讨厌数学的人的确比讨厌其他学科的人高出2倍。然而,还是约有1/4的人说他们最喜欢数学,而这些人数则和喜欢英语及历史的人一样多。

“数学不难啊,只要代入公式计算,就能找出答案。但英文却非如此,它有不同的意思,更何况我的解释也未必会和老师的想法一致。”来自纽约的水管工人唐纳德-佛兹(Donald Foltasz)如是指出。

据最近研究表示,美国15岁小孩数学水平已落后亚洲及欧洲。其他国家年轻人在科学学科也胜过美国同龄人,不可讳言,这两项在研究、革新及经济竞争是极具关键性的。

对此,教育专家呼吁学生应在所有核心学科上打好基础,如数学、英文、人文学科等,这样方可成为全能公民及熟练工人。同时学校在联邦法律的压力下,逐渐加大阅读及数学的比例,期许这两科的成绩须每年提高,否则将受罚。

佛州5年级数学教师黛恩-皮特逊(Dianne Peterson)说:“培养小孩对数学兴趣的关键是在他们年轻时,激发其想像力。”她上课时,除了教些基本知识,如乘法表及小数等,还努力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是乐趣无穷的。

事实上,和其他国相较,美国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很强,但年纪越长则逐渐变差;到高中时,数学水平就低于其他国家同龄人了。黛恩认为,这可能与高中数学教师,未花力气在培养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有关。

当人们被问到希望在学校中加重什么学科的份量时,多数人会提到外语。尤其是住在城市及郊区的民众。据悉,这应是和日益增多的移民有关,再者,很多大学录取的条件之一是学生要懂外语。

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小孩在科学及艺术方面接受更多教育。另外,电脑在小学及高中教育愈趋重要,且2/3的人认为使用电脑有益小孩学习,因此,美国几乎所有公立学校在2003年秋,都能进行网路教学。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美国,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是考察教学状况的主要工具。“全国教育进步评估”显示,美国9岁学生目前在数学和阅读这两个学科的表现是30年来最好的,这对美国的教育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是,这一调查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和阅读成绩方面。
  • 全国运筹学专家,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何勇,因“弥散性肝癌晚期”于8月5日与世长辞,年仅36岁。高级知识分子因过度劳累而过早离世的情况让人担忧。据调查,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了53岁,比北京人均寿命低了20多岁。
  • 数学家丘成桐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的学术风气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则中国科技发展将至少退后二十年。目前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的丘成桐更直言,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准,甚至比中国科学院一些院士的文章都要好。

  • 数学家丘成桐近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的学术风气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否则科技发展将至少退后二十年。
  • 【大纪元8月1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四日电)应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的邀请,致力于心算教学的中华民国儿童脑力开发心算教育协会理事长曾春兆,将于十六日率领四位台湾心算实力十一段以上的小朋友赴美表演心算。曾春兆行前表示,他将说明教育理念及示范教学,与美方教育界探讨如何让美国小孩更喜欢数学及更聪明的方法。
  • 现在学生还在放暑假,不过今年的高一学生,已经提前开学,到学校上数学的衔接课程,像台北市明星高中的建中、北一女这周已经陆续开始上课,建中数学老师闻士豪说,虽然考进建中的都是顶尖高材生,不过数学还是要加强,才能跟上高中教材。
  • 〔自由时报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还有三十秒结束,请同学把握时间。”广播声音虽然和缓,但是紧张的气氛却弥漫昨天高中数学竞赛会场,更特别的是,过去一向重视单打独斗能力的数学竞赛,在这项比赛则是强调团体成员合作。
  • 北维州的维华中文学校正在招收新生,秋季班九月十一日开学,欢迎三岁以上学生报名。维华中文学校以教授中国语文为主,课程分为繁体字的注音班和简体字的拼音班两种,另外还开设了许多课外活动班,如学生跆拳道、数学、英文写作、SAT、民族舞蹈等。成人活动班包括太极拳、中国绘画及乡村团体舞等。近年来全校有三百多位学生。
  • 躺平就可以赚钱的特殊实验,计划时长6周,为什么却没人能坚持超过一周?自由对于生命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 新州政府将投资1000多万澳元,资助400多名早教老师完成学业,留在早教行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