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的故事:帝尧任贤图治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1日讯】唐虞史书上记载:帝尧在位时,任用贤臣,与图治理。那时贤臣有羲氏兄弟二人,和氏兄弟二人。帝尧命他们四人负责掌管农事季节时令,教授四季耕种技术。特派羲仲居住东方隅夷之地,负责春天耕作之事;派羲叔到南方交趾居住,管理夏天粮食生产变化情况;让和仲住在西方昧谷之地,管理秋时收成之事;叫和叔坐镇北方幽都一带,掌管冬天仓储管理及天气变化之事。帝尧又向四岳等官员征求意见,让他们推举天下可用之贤才,于是,舜被四岳举荐为相,后来成为帝尧的继承人。那时天下贤才都聚于朝廷之上,百官各举其职。帝尧垂拱无为,而天下自治。

盖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虽以帝尧之圣,后世莫及,然亦必待贤臣而后能成功。《书》曰:“股肱惟人,良臣惟圣。”意思是股肱具而后成人,良臣众而后成圣,意亦为此。其后帝舜为天子,也跟着帝尧行事,任用九官十二牧,天下太平。乃与群臣作歌以记其盛,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所以称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斯任贤图治之效也。

(选自明朝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民,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是君王统治天下的根本。国君为政的宗旨,精微高大,如同山岳,高耸云霄而巍然不动;如同日月,普照大地而光辉灿烂。这是君王治国的宗旨,是亿万百姓所瞻仰的东西,是天下归心的依据。
  •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说非常盛兴,有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之称的学者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得意门生孟子被尊为“亚圣”,师生二位圣师,学识渊博,传授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勉人。当时二师看到春秋列国互侵、战乱不断、举国不安、民不聊生。忧国忧民,希望国家能长治久安,行仁政,使人民能安居乐业,故不辞劳苦周游列国,向君王劝说以仁道论政治国。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此评论说:错误,是人人都必定无法避免的;但只有圣贤能知而改正。古代圣明的君主,怕自己有错误不知道,所以设置批评君主的诽谤木和劝阻君主的敢谏鼓,哪里会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所以仲虺赞美商汤王说:“改正错误决不吝惜。”傅说劝诫商王武丁道:“不要因为怕别人耻笑便不改正过失。”由此而见,做君王的人,本来就不是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是以改正错误为美德。这里叔孙通却劝谏汉惠帝说“天子没有错误的举动”,正是在教做君主的文过饰非,岂不太荒谬了吗!
  • “乐”[yue]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使民心向善,深刻地感动人心,使民风习俗改变。因此,从前的君王设立了专门机构来实施乐教。
  • 唐史上记:唐穆宗时,柳公权任翰林学士之职。一次,穆宗看到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十分喜爱,就问柳公权:“你的书法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柳公权回答说:“写字虽在手,用笔实在心。心里端正,则笔划自然端正。
  • 古时帝王以九五之尊仍自称天子,要受到天意的管辖和约束。遭遇天灾,圣明的天子都明白那是上天对自己的劝戒,或反躬自省或下诏罪己,以求上天的庇佑。
  • 商代史书上记载,商王武己昏庸无道,不知敬事天地,他让人把木头雕刻成人形,叫做天神,与之对局而博,使人代为行筹。若是偶 人输了,就将它砍碎,恰似杀戮那天神一般。
  • 自古圣贤,皆以孝行为本,然父母慈爱而子孝顺,尚不为难。独舜父母不慈,而终能被舜感化,实为难能可贵,所以万世以来舜被世人称为大孝。
  • 周史上记:文王初为西伯时,一日出行于郊野之外,看到死人的枯骨暴露未被掩埋,就吩咐左右随行人员去把枯骨用土埋起来。随行人员说:“这些尸骨都是年久死绝的人,已无主了。”文王说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诸侯有一国,就是一国的主。今此枯骨,我就是他的主了。何忍视其暴露,而不为掩藏之乎?”左右随从赶紧将枯骨掩埋了。当时天下之人听说文王有这等阴德,都说道:“西伯的恩泽,虽无知之枯骨亦且沾及,况有生之人乎?”
  • 汉文帝曾经打算建造一个露顶高台,让工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经费。工匠计算后告诉文帝,需用一百两黄金。文帝说:“百金之资产,若以民间中等人家计之,可够十户人家的产业,今筑了一个台,就破费了十家的产业,岂不可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