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闻过则喜

清言, 传统文化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9日讯】谭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是清朝著名的词人和文学家,为人谦逊,温和大度。

谭献有一志气相投的好朋友叫俞小甫,也是位才子。有一天,两人一起畅游西湖后,小饮于楼外楼。此时,邻座正有三个年轻人畅谈甚欢,都有些醉意后,开始在那里谈论起谭献来,说谭献选编的《箧中词》纯粹是些无稽之谈。俞小甫听了心中愤愤不平,对谭献说:“这只不过是蚍蜉撼大树。”

谭献说:“人孰能无过,苦不自知。他们所说的,也并不全是不实之词,而且我年逾五十了,非常有幸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况且他们现在都喝醉了,听他们说话对我们有什么伤害呢?”

不知谦逊,自高自大就会停滞不前。能够闻过则喜,多听取他人的批评或意见,不断学习和完善,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而遇事懂得忍让,待人宽容大度,则是一种了不起的德行,以此待人处事将受益无穷。──转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是当时的大儒和著名教育家,后人尊称其为“朱子”。
  • 杨砺在梦境中,透过神人的点化,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早有安排,以及宋真宗是“来和天尊”转世的真相。可见,这人世间的一切事皆由上天注定,岂能由人说得算。看了《宋史》中记载的这个故事,我们不由感叹生命轮回的玄妙神奇,和我们对生命、宇宙、空间认识的渺小,以及那所谓的“无神论”和“人定胜天”的现代观念是如何的可笑、无知。
  • 莲花(fotolia)
    人通过行善积德,或者真正修炼等,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变的。因为畏天敬神的人们知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明白行善者会得善报,作恶者会得恶报,这完全是由人自己决定的。故事中的郑兴儿不就是因为一念之善而改变命运了吗?当然,反之,人如果执意作恶也同样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 如果只为谋取私利,祸害百姓,则早晚会受到天谴。严文靖公和徐在川因为一念之仁,造福于百姓,让无数百姓免于饥困之苦,所以他们很快便都得到了上天的福报。
  • 谁能永远没有过错和失误呢?善于去理解和宽恕他人的过失,这是胸襟宽广的表现。正是因为任迪简宽宏大度,能够宽恕和原谅他人的过失,因此受到了军中上下的敬重。
  • 有一天,他对长史郭孝恪说:“现在魏公已经归附大唐,这里的人和土地都归魏公所有,我如果自己上表献给朝廷,这就是利用主上的失败,来为自己邀功,以求换取富贵,我视此为耻辱。现在应该把州县的所有土地和军人户口等整理登记造册,然后全部呈交给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
  • 明朝人商辂的父亲曾在严州做府吏,他常常劝同事们要奉公守法,不要冤枉害人,官员们都听从他。所属各县凡是有囚犯押解到严州府,只要有冤屈的,他一定替囚犯申诉,救助他们,许多人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 法轮佛法创始人李洪志大师在《北美巡回讲法》讲过:“大体上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亿年中分两个大的时期,五千万年为一个时期。前五千万年是大人、小人、中人同时存在的时期。大人平均五米高;中人就是现在我们今天的人类,平均不到两米;小人呢只有几寸高。当时神造人的时候为什么同时造出这三种人出来呢?因为要试验这三种人哪一种人适合于在地球上生存到最后那一步,适合于得法。………不是一下淘汰的,是五千万年以后开始渐渐在历史上淘汰的。大人最后在我们视线中消失是上两个世纪,也就是两百多年前,大人才最后的看不见了;而小人在七八十年前,还有人看见过,是到了近代以后才绝迹的,也不是都没了,有的去了其它空间,有的去了地下。他们知道是属于淘汰人,所以不和现代人接触。”
  • 宋仁宗,名赵祯,是宋朝在位最长的帝王,他性情宽厚,节俭,善于纳谏,能够采纳他人的建议,并约束克制自己。在他统治期间天下太平,国富民强,文化繁荣,被后人称为“仁君”和宋朝的“明君圣主”。
  • 布政所遇到的所有不幸,这不就是上天在惩罚他,让他偿还自己欠下的业债吗?而且还有阴间的惩罚在等着他。可怜这个布政临死都没弄明白,善恶有报,违背天理即使得到一时私利,自己迟早要遭天谴,并如数偿还的道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