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石吉:浅谈梦与潜意识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一旦论及梦与潜意识的内涵,就自然触及宇宙生命。荣格认为分析心理学属于科学研究,不带有哲学意义。荣格集体潜意识中贮藏的则是大量初始的或本元的潜在意象,也就是荣格所称的原型(archetype)。

荣格曾自发的画出代表自体完整性的曼陀罗(Mandala)的图形。曼陀罗是许多文化里头共通的象征,在圆形当中带有一个四方的结构。荣格认为曼陀罗是“成形,变形,永恒心灵的永恒创造”,也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中心点,通向自体完整化的道路”。

荣格虽然不曾着意于道家的修炼,或许是因为对【易经】与炼丹之说心灵相通,对佛学、瑜珈等东方哲理也颇有认识,便不知不觉走上了同样的大道。综观荣格的内心之旅,他不仅完成了潜意识充分发挥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轻易跨越了古今的阻隔和东西的距离,展示出一种无限的可能─不管是坐禅也好,修道也好,作梦也好,甚至对人生的好奇也好,的确是条条大路通向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生命。

宇宙生命毕竟是一个庞大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几十年前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一个电视访问中,荣格被问到是否信仰上帝。他回答,“我知道,我不必相信。”(“I know. I don’t need to believe”)然而,纵使他自认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洞悉了宇宙的秘密,他的自传透露出他终其一生仍然不断的挣扎在深沉的困惑与无尽的焦虑之中。当一个人为了更加接近真理,选择走入未知的荒野去从事精神探险时,外在的孤立与内在的冲突,或许是无可逃避但甘愿付出的代价。

好奇的是,当这一世的形体化作了虚无,荣格是不是在新的回合里继续作着宇宙大梦,还是已经永远超越了解脱的界线?

荣格说过:“梦是灵感。”有些梦的确与灵感扯不上关系,但每个梦都能把事实变成不只是事实而已。王维的诗被苏东坡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梦是一种如诗如画的梦幻诗。

“梦是诗,意识是散文。”“快速眼动期的梦是小说,非快速眼动期的梦是非叙事类的作品。”联想起“梦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可见梦境与人的胸襟格局有非常密切的关联。

“梦里乾坤。”梦里有梦,梦里有无穷的神秘力量,这力量来自于荣格说过:“梦是灵感。”真正富有宏观创意的灵感,在天才的慧心营造下,成了世人叹为观止的不朽创作。

希尔曼说:“现象活起来,带领灵魂穿越我们对现象的狂野想像。”梦必须是凭感觉体会的,梦能引导灵魂穿越我们看不到的时空!引发我们无限的想像世界天地。

任由想像力驰骋在无限的时空,后来可能越过个人的问题,追朔到“人类的古老遗产”中的集体潜意识里,向外无尽,向内也无穷,诚如佛学所说:“无尽藏。”

当我们每天在沉睡中做着不同的梦境,那是人一生中占有三分之一的岁月,如果能拨出一些时间探索梦的潜藏意境,从而了解潜意识里灵魂的愿望,相信必能让人生拥有多彩多姿的梦幻体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平凡与平庸是人生的两种境界,虽一字之差,却不能混同。平凡是对显着讲的,平庸则对有所作为而言。
  • 你认为在这世界上,你只是某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全世界。感情这种事不是等你有空,还是等你想清楚才来珍惜的。
  • 面对未来的挑战,光有很好的学历已经不足以应付职场的需求,因为理论的东西太理想化,如何迎接社会职场的必备条件,做一位稳超胜算的专业人才,似乎成为资讯时代不可不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 叔本华说过:“实际上,小孩子都是某种程度的天才;天才也是某种程度的小孩子。两者最接近的特点是表现朴素和崇高的纯真,这也是真天才的基本特征。”
  • 立定志向,寻寻觅觅,奋战不懈;对一个一心征服自我的人而言,今天的失败,会为明天带来更多的收获与坚强的力量。

  • 当我们不断超越心灵上的自己,超越了运作于思维领域中的竞争法则,其结果使各式各样的暴力、耻辱、忧愁、苦恼与不安,不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 好些时间没有写太富有经典气味的文章,看着这本被我划满重点的旧典籍,在【醉古堂剑扫】一书里说道:“宇宙虽宽,世途眇于鸟道;征逐日甚,人得浮比鱼蛮。”自我性灵与宇宙万物相互感通,充满了朴素敦厚的生命情调,反映出圆通中和的人生品味。这是情感交融的人格境界,也是中国宇宙观下另一种独特的生命情操。

  • 天才型的智者所写的好书之所以为经典,乃在于其字里行间有形而上的智慧真理,年轻时读它像雾里看花;壮年期读它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老年时读它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豁然开朗,那是真境界,真性情,真体悟。

  • 直观需要灵感,需求智慧,更需要悟性的体悟。直观的灵感是瞬间呈现、稍纵即逝,这中间如果没有深入问题核心,从问题核心中激荡出新的智慧灵感火花,可能下一次再集中思维出的时间会延后许久,悟性的体悟便成了直观与智慧灵感的润滑剂,让永恒的智慧灵感藉由悟性的体悟,唤化成智慧美感的“菩提道”。
  • 文学家的先决条件是,先要洞悉人生和世界。他们见解的深浅与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作品深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