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夺金马奖 论尽《父子》幕前幕后功臣

郭富城放下偶像歌手枷锁 杨采妮付出的未得到公平回报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12月7日讯】亚洲时报 撰文/一心 Tungstar/提供图片

《父子》这部电影的故事可说是老大掉牙,内容就如片名那么通俗、简单、直接──一个极为颓废的烂赌父亲(郭富城饰演),因妻子(杨采妮饰演)下堂求去后,与善良温纯的儿子(吴景滔饰演)全面接触,从生活到心灵的磨合过程中,道出一段带有宿命论的父子情。

同类型题材少说也拍了过百次,珠玉在前的经典作也有,绝对谈不上新意,但精彩的是,这片仍能在狭窄的故事空间中,找到其独有神采,平淡中见真挚,原创人谭家明的深厚功力,令人拜服,应记首功。

看戏后涌现的感染力

笔者看的是120分钟的版本,绝对不觉冗长,反而可能在一些删剪段落上,有点瑕玼。如对杨采妮再见回儿子后的心态描写,与及郭富城假装跳飞机留子给她,男女双方的心理挣扎,也稍嫌不足,但这也无伤整部戏的格局。

郭富城与吴景滔这一对戏中父子颓得叫人又怜又爱。


《父子》成功之处在于如片名一样,不扮高深,不矫扭造作,而是平实感人。因极具质感,令观众同步呼吸,感到休戚相关之时,亦引领思考,并且看完后,会在谭家明的“父子宿命”论调下,审视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这种看戏后还涌现的感染力,正是好电影和大师级导演的魅力所在。

同时,《父子》亦可作为部分传统港产片洗濯污垢的范本。除非找到题材上的新意作落脚点,否则电影不要在剧情上哗众取宠地刻意向横胡扯伸展,吹得老大,这是大部分港产片的通病。

这样做会很容易流于表面,并为了自圆其说,结果是作茧自缚,远离观众。反而可学这片改向深处挖,加上原创人的情怀和人生体验,电影就会更立体,更有其情趣和独特之处。

注重整部戏的质感,便可把一个普通题材,变得更有层次和说服力,谭家明深明此道。在很多岗位上,都看到有导演的名字,但要制造质感,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谭家明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未能竟其全功。

今次勇夺金马奖更具说服力

对整部戏立下汗马之功的有:田开良与导演合编的剧本,内敛中含张力;李屏宾的摄影,质朴中含深情;美术和造型,正是谭家明的强项,把整个戏塑造得极具韵味;原作音乐的Robert Ellis-Geiger和导演的设计落位,也是妙笔点缀;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演员,一众脱胎换骨的演出,就是这部片得以成功的主因。

这次郭富城能放下偶像歌手枷锁,实实在在地当回演员角色,是极度难能可贵的,比《三岔口》和以前的演出跃进一大步,过分用力的表演陋习大减,让人觉得这刻的他,才真正是一个演员,开始凝聚了一份魅力,今次勇夺金马奖更具说服力。

杨采妮的演出令人击节赞赏,完全融入那份爱恨抉择的迷惘状态。

杨采妮的演出令人击节赞赏,她完全融入那份爱恨抉择的迷惘状态。可能是基于占戏实在太少,影展上若提名参选女主角,在策略言是不智的,若往后申报提名女配角,相信会拿奖拿得手软,这样的结果对她的付出,才稍算公平一些。

林熙蕾的演出也令人眼前一亮,她甘于以清淡的样貌面对观众,不但贯澈此片的诚意,那份摆脱花瓶形象的决心,以及无保留的彻底演出,是令人惊喜的。许如芸也恰如其分,扮起马来西亚师奶来,也入形入格,差点认不出她来。

同类型题材少说也拍了过百次,珠玉在前的经典作也有,绝对谈不上新意,但精彩的是,这片仍能在狭窄的故事空间中,找到其独有神采。

徐天佑没什么戏可发挥,但亦总算收敛了青春歌手的跳脱形象,没骚扰整个戏的格调。秦海璐则稍为失色,没突破没惊喜,粤语配音也让她失分不少。

至於戏中另一主角吴景滔,初试啼声已名题金榜,当然是极具天分,其可爱脸蛋和咬牙哭泣貎,也替其加分不少,但幕后功劳最大的,还是谭家明,能引导九岁的小孩初演戏,发挥得淋漓尽致,导演功不可没。

成功电影的精神所在

美术和造型,正是谭家明的强项,把整个戏塑造得极具韵味。


总的来说,这片所有主角都能有脱胎换骨的演出,当然不是偶然的,深信谭家明居功不少,包括演员调度、镜位运用、对每场角色的心态剖析,也给演员做足了工夫。

导演与演员间,建立互信基础是很重要的,就从数场情欲戏来看,两女角,甚至郭富城,俱完全忘我了,把经理人、星途、形象,一切都抛诸脑后,只深信导演的判断,这就是成功电影的精神所在。

导演、演员及其他主创人员,心无旁骛,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上下一心,就是要拍出一部好电影,看来,这部片完全做到了。这种精神也曾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辉煌的原因之一。

导演对电影充满诚意,坚守信念,贯彻完成,当然劳苦功高,但这片最令人敬佩的,就是监制兼出品人邱瓈宽。现在这类中型港产片在市场上的预算基本收益,是在港币1,000万以下,文艺片市场更得打折扣,开这个戏要收回成本,本来是天方夜谭。

深知内地发行所报的3,000万制作费,是惯性报大数的宣传技俩,但听说全组香港及台湾制作人员在拍摄当地逗留数个月,并遇到当地人阻慢拍摄进度,加以导演的严谨要求,成本已不是当初预算的了。不过,单从画面上看到的,以笔者的经验看来,整部片费用是介乎港币1,400万至1,600万之间。

最缺乏的是这类型制片家

这部片开戏前的风险很大,随时亏本50%,若以现在电影公司开戏考量来说,这片佷容易胎死腹中。邱瓈宽对谭家明的支持,对剧本的深信,倾情投资,是极勇敢的制片家表现。

这部片的推广策略完全成功,先从软性宣传出发,现在靠质素获奖无数,知名度劲升下,此片已具备商业片的价值,收益随即水涨船高,成本回收已指日可待了,难保还有利可图。此刻,笔者还未知香港和内地的票房,希望也能创造奇迹,大卖特卖,证明好电影是有支持者的。

曾志伟与制片人邱瓈宽在金马奖颁奖礼上领最佳剧情片奖项。


香港电影需要这类电影,而香港电影更需要这类有目光、胆识和发行策略的制片家,观乎香港电影人才,好导演和能脱胎换骨的演员,虽然有些青黄不接现象,但也不是奇缺,反而最缺乏的是这类型的制片家。

此外,不得不提的还有是这片的另一出品人──影坛小教父曾志伟,小道消息说他也为这片在洽谈演员、资金、发行,以及为谭家明的出山,付出很多心血和精力。

这一点也不出奇,曾志伟一直默默地为电影圈做了很多事,发掘幕后英才更是他的强项,希望继陈可辛之后,能再创造另一个神话。(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首富 郭台铭一头栽进娱乐圈
郭富城连庄影帝 偶像熬成实力演员
林志玲春光无限会首富 提起林百里忙撇清
台商造福故里 福州家乡遇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