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汉字渊源长 简体字纵然国际化也难取代

人气 65

【大纪元3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彦台北特稿)外传联合国未来使用中文时将采用简体字,如果属实,势必对渊源流长的正(繁)体字教育传播工作造成强烈冲击,也令亟盼保存中华文化者深感忧心。不过,学者认为,繁体字在国际上或将式微,但不会被简体字完全取代。

中国官方近年来不断强调保存和恢复中国固有文化,但对文化本源汉文字体却依旧维持简体字政策,更透过在世界广设“孔子学院”推广。

此举不禁让人怀疑,有朝一日,中国当局回头意识到繁体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连性时,是否也会申请把繁体字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而实际上,在当前的全球中文热潮中,保护繁体汉字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学者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认为,当前国际情势是使用简体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比使用繁体字的中华民国稍具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繁体字会被完全弃置。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何寄澎表示,不了解联合国为何只采行简体中文,但若以中国官方的强势推广及联合国的作法,可以预见繁体中文教育的层面将会遭到压缩,至于会缩小到什么地步难以评断。

不过,他说,全球中文热势将进一步带动汉学复兴,虽然简体字于十几二十年后可能取代部分繁体字,可是汉学的本源是繁体字,所以绝不致于消失。

他举例,许多中国古籍经典非简体字所能替换,书法之美更非简体字所能呈现;至于外国的中文教学如美国芝加哥大学中文系,则是先教繁体再教简体,相信这种并行教学方式不会有太大改变。

他认为,中国大陆强调提倡中华文化,简体中文是否为官方一以贯之的政策倒也值得关注。

在网路上,繁简字体的口水战震天价响,拥护简体字者就以楷书由篆书简化而来,这便是简体字“与时俱进”的明证;还有人说,当今的简体字多数是自古流传而来,因此是为正统中国文化。果真如此?

中国文字结构并非凭空杜撰,而是缘自六种法则,即古人所称的“六书”,亦即文字结构的基本法则,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此外,也如反对简体字者所说,简体字把中国姓氏也灭掉了,例如把“萧”改为“肖”、“傅”简写为“付”、“云”变成“云”;再者,“头发”为何会等同“头发”,难道这也是古来的体例?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吕武志说,中国文字沿自六书,简体字历代都有,但像中国这种简化法却混淆了文字的本意和美感,至于楷书等字形的演变也非天马行空,全有脉络可循。

对于中国如“太原文字语言”网、“自学书院”网站声称简体字是由官方邀集专家学者以“述而不作”方式汇编,吕武志表示不以为然,况且历经文革阶段,对当时的一代知识份子造成严重中空,也对传统中国文化造成浩劫。

据网站资料,目前繁体中文主要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使用人数约三千多万。

简体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可能逾十三亿人。

尽管简体字在使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繁体字背后代表的文化渊源,却非有边读边式囫囵吞枣而创的简体字所能比拟的。

相信有识之士必能理解,繁简体字之争不是政治意识之争,目前呈现的是文化传承谁站在正统,以及谁占有优势的问题。

有学者预估,当前两岸因政治力不平衡,所以在繁简字体的实力上呈现强弱,但未来在政治整合后,学界必然会再经历一番热烈探讨。

相关新闻
看不懂正体字  大陆妈要求老师改写简体字
张富美:美国未排斥华文正体字 台湾要有信心
台湾代表力争   美国AP考试正体简体字并行
中国水下考古现谜团 清代瓷器竟有简体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