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四十年后看“文革精神”

管见

人气 7
标签: ,

【大纪元5月16日讯】【新世纪特稿】40年前,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文革”从批判“海瑞罢官”及“三家村”的序幕进入到全面的政治运动。30年前,中共中央在毛泽东逝世后不久即将江张王姚“四人帮”打下台,随后宣布“文革”结束。

“文革”结束了,并且被中共官方“彻底否定”,然而,这一否定建立在中共官方对“文革”定性的基础上,即“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刻意回避与混淆了“文革”在毛泽东及其政治、思想路线指导下展开的基本事实。结果,这一否定的政治性质逐渐显露出来──中共坚持维护毛泽东,以便维护其一党专制的统治体制,实际作为毛泽东路线代表的林彪集团、江青集团被作为“反革命集团”与毛泽东及其路线剥离了关系,毛泽东及其路线本身就实际上保留了下来,它作为“文革”的精神实际上不死,继续成为中国社会保守力量的精神财富,与改革开放的市场化方向相抗衡,而当民间的批判锋芒越来越多地触及到这一政治现实,“文革”研究也就成为新的禁区,成为中共极其敏感的“软肋”。

毛泽东的“文革”路线与精神

林彪集团曾经是毛泽东路线的代表之一,是毛泽东、江青发动“文革”、稳定“文革”形势不能不倚重的政治力量,但是在夺权风暴之后形成了某种“军人政权”的局面,进而,林彪集团与毛泽东江青集团的矛盾发展到对“文革”本身出现重大分歧,毛泽东路线受到严重挑战。

江青集团则始终是毛泽东路线的代表,他们的许多极“左”的表现,尽管显露出政治上的幼稚或脆弱,却实际折射出毛泽东路线的极“左”性质。

这一条极“左”的路线,贯穿于中断新民主主义、迅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不断地向“一大二公”飞跃、限制市场经济而推行中央计划经济的实践之中,将基于国有经济-中央计划体制的官僚化趋势,以及企业缺乏自身活力、群众革命于建设热情难以持久支持的趋势,都归咎于基于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劳动群众对党政官僚的不满,被视为他们对“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的不满,从而把反对官僚化倾向政治化为打倒“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斗争。

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毛泽东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毛泽东出于其政治需要,轻率地放弃了体现马克思学说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理论,高举起“史达林”这把“刀子”(毛泽东语),在新民主主义经济革命远未展开的中国社会中,开辟其“社会主义道路”,将这一“革命”脱离现实而引发的诸多社会矛盾,都归咎于“资产阶级反抗”或“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从而回避甚至抵制对其“社会革命改造”过程本身的反思。

史达林逝世后,毛泽东为争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而与苏共发生冲突,进而面临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中改革浪潮的冲击,以及中国社会中对这一浪潮的呼应。“计划化”在国际经济中有广泛的发展,然而计划经济却尚在孕育之中,还未成熟。在现实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突破中央计划体制而发展市场经济,突破共产党的政治垄断而发展民主政治,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之所趋。

然而,以毛泽东的“继续革命”思想来看,这一大趋势幻化为一种“修正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幽灵,对其社会改造的思想蓝图是极其严重的威胁。毛泽东痛恨苏共及赫鲁雪夫的“非史达林化”,痛恨中国党政机构中的“赫鲁雪夫那样的人物”,说他们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于是,他反复探索,终于下决心动员亿万群众,不惜打碎中共的党政机构,不惜调动军队介入社会政治、军人参与重建各级党政机构,以反对“修正主义”,在经历长期中国式封建社会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远未发展起来的中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在“文革”中,毛泽东很清楚,很明确,打击张春桥等人,就是反对“文革”,就是反对他毛泽东,批评迟群与小谢(静宜),矛头就是指向他毛泽东。毛泽东对江青等人不无批评、责怪,但他们作为毛泽东路线的代表,全党与全国民众,看得一清二楚。

“文革”结束后,无论是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林、江集团,或是形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都小心翼翼地避开或扭曲“文革”中这一基本事实,描绘出一幅现代版的“明君有误,小人乱政”画卷。

于是,一个声音久久地在社会中回荡着:“文革”死了,“文革”万岁!

“文革”精神──对抗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急风暴雨式的“文革”时间不长,到打倒了刘邓为代表的党政机构力量,就基本结束了。然而,“文革”激化了“革命改造”脱离社会现实的矛盾,要重建社会组织结构,却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其间,矛盾冲突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出现。林彪集团从“文革”支持者转为其反对者并遭到惨败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过程,而为了批判林彪集团而发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表明,“文革”触及的深层矛盾已超出“毛泽东思想”所把握的水平。

“文革”的操纵者们搬出列宁的话,“小生产每日每时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企图说明对小生产、对市场经济的限制符合马克思学说。但是,这些毛式“继续革命”论者实际无视马克思学说的基本理论:小生产须通过市场经济,才能组织为或结合于社会化大生产。

中共的社会改造无法根本取消市场经济,于是把价值规律称之为“大学校”,甚至将取消商品经济的企图视为“极左”。但是,中共这种明智是有限度的。在“反对资本主义”的大旗下,“文革”中公私合营企业转为国有企业,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及其造成短缺经济后果,发展到“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地步。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是一个典型地体现“文革”精神的口号。它意味着,中共以其政治力量,不懈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相抗衡,就象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一样。

的确,“小生产每日每时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如果从马克思学说经济理论中学到一点儿什么,就应该知道,市场经济存在,就意味着存在资本主义自发发展的现实可能,而要对付这种可能,当然不是去愚蠢地限制市场经济,而是动员和指导劳动群众组织为工会、农会及其它各种组织,运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项自由权利,维护劳动者自身的权利,求得劳动者自身作为“自为阶级”的成长,逐渐地学会社会经济的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新的社会主体。

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马克思认为,工人阶级得到的教训是,“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他们知道,目前’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自然规律的自发作用’只有经过新条件的漫长发展过程才能被’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所代替”。

有了“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社会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人们才会看到“社会主义之苗”用不着依靠着政治力量支持而生长在社会经济之中。

于是我们看到,尽管毛泽东以其巨大的政治威信和强大的政治动员力量发动“文革”,但是他这样对抗市场经济必然性,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改革浪潮,却不能不遭遇失败。

改革开放20多年,市场经济有所发展,权力控制市场也在与时俱进,毛泽东当年所反对的诸如“走资派”乃至“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如今看来已是更为真切地成为现实,于是,念念不忘“文革”精神的人们,就这样那样地要“欢呼孙大圣”,要继承毛泽东“继续革命”的遗志,完成毛泽东“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大业。

这是一种现实的危险。尤其要看到的是,中共否定“文革”的方式,与之大有关系。

纪念长征须发扬实事求是精神

中共要大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却回避对“文革”的反思,这很奇怪。

中共认为,红军长征胜利,遵义会议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这次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的统治,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开辟了道路。

不错,以遵义会议为代表,中共当年的一系列会议,使得中共摆脱了依据共产国际的意志而实行的教条主义式的领导。那么,今天的人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应该继承中共当年曾经表现出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文革”精神及其理论基础,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做认真的清理工作,认识其出现的缘由,认识其局限性,根本杜绝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而发动新的“文革”的危险。

来源:新世纪(5/15/200610:18)(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王天增:炼狱文革 又到文革
陈世忠一评中共:一个毫无原则的实用主义的政党(下)
仲维光:四十年文革寻思
遇罗文:遇罗克、文革和中国当前的维权运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