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就业难 催生零工资就业

人气 2

【大纪元5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山报导) 中共发改委发布了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的报告,显示6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可能找不到工作。中国大陆迫于逐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愿一降再降,近来更出现一批只要工作、不计报酬的“零工资群体”。

大学生就业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一直没能缓解,这与大学扩招有相当大的关系。据中共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难甚于往年。

发改委4月底发布的报告引用人事部的调查数据称,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

报告称,中西部地区需求有小幅增长,东部地区受人口控制等因素影响,需求增长放缓。有关研究表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05年,由于高校的扩招,职教比例从原来的58%滑到38%。

零工资就业 悄然兴起

2005年11月23日,重庆市300多个企业提供了13,000个职位,该招聘会吸引了100,000将在2006年毕业的大学生。(Getty Images)


在高校毕业生放量上市的同时,沿海发达地区却频现“技工荒”,甚至于企业开出高价也难如愿。这种“短缺现象”显现出了高校扩招之后的“成绩单”:扩招增加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但却没有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有一项调查:2006年,进城务工农民的月薪平均预期是1100多元(138美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对月薪的平均预期仅为1000元(约125美元)。

一部分应届毕业生求职心切,提出“零工资”上岗,即通过在单位企业先干一段时间,不计报酬,以此赢得就业机会,为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砝码。

有毕业生认为,这是交学费换经验,为了找一份合适工作的“迂回”战术。现在的招聘单位都要求工作经验,在粥少僧多的情况下,久找不着工作的毕业生,无奈下妥协选择“零工资就业”,等条件成熟再求发展。也有一些求职者对“零工资”白干活,感到不可思议;更多的求职生表示无法接受,并且认为短期无薪工作对经验的积累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

就业新鲜人 更具可塑性

专家建议,资本市场看重的是生产力,有名望的企业公司招聘人才,不会为了省钱,招一些不能胜任企业工作的人。工作经验只是选择人才的一个方面,应届毕业生刚刚走上社会,虽没有工作经验,只要在校学习扎实,将来可塑性更高。

一般有规模的公司反而更愿意栽培,因为这种新入社会的新鲜人,还未学到一些错误的解决问题方法,更能虚心接受在职洗礼,也更能适应公司的作业流程。另外在校时,注意积累社会实践,也能弥补经验不足。

况且,目前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中小城市以及乡镇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大学生与其在城市自降身价,不妨先到中小城镇积累工作经验,等有足够经验,再回到城市中谋职。

中共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招工难和就业难正在同时显现。他还明确指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过剩,以及人民币升值、企业改制并轨等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就业岗位难以有大幅度增加。(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家同:动员大学生,协助放弃英文的孩子
李家同:辣妹毕业典礼——大学生没有校园神圣观念
美元疲软 台币汇率汇银看升 叩关31.5
求职面试有三不  不批评不否定不否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