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采君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小时候总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扩充新的视野,出去打天下;长大后却老想要回家,这种微妙的心境,可不是时下的青少年随随便便就能体会的。

从有记忆以来,父亲便因为工作的关系,长期留在台北,伴我在身边的自然就是母亲了。也因此,母亲对我的家教甚严。年幼的我,常因为母亲偶尔几句告诫,产生不服气的心理,想早日脱离母亲的约束;等到年纪稍长,才了解母亲用心良苦。

记得国中时都由母亲接送上下学,每天母亲一定比我早起,张罗早餐,而后再叫醒我。当我刷牙时,就替我整理床铺。母亲身为职业妇女,平日朝九晚五,有时还要值班,但这三年里,我从没听见母亲喊过一声累。这样的情形持续三年直到我上了高职。

为了赶车,我必须比母亲早起。但我总习惯性的把被子一踢,做其他事去了。回神来才发现被子还零乱的躺在床上,而母亲的起床号也由闹钟取代了。有时候总有些怅然若失的感觉,好像在厨房寻不着母亲开冰箱取牛奶的身影,就浑身不对劲。

周末假日的时间,往往排给几个好友相约打球、逛街,慢慢的待在家里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每出门,眼角瞥见母亲些许落寞的神情,母亲总问:“回不回来吃饭?”年少轻狂的我只是咬咬牙、甩甩头,让母亲的期待一次又一次落了空。心里有歉意,自然就玩不开心。

之前大言不惭,认为自己岁数已够,独立性强,不需依附他人;现在才发现,对家的眷恋是一直到死,不管你身在美国,或是南极洲,甚至死后都难以割舍的。有时候厌烦母亲的喋喋不休,一旦听不到了,又不免挂记。虽然母亲常说“倦鸟归巢”,但我看的出那是母亲自我安慰的话。或许母亲也在我背后感叹过吧,只是舍不得让我看到。

我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个成熟的个体呢?连母亲的心思都无法体会。我瞧不起把家视为旅馆的人,但换个角度想,“我自己又何尝不是?”我只懊悔没有早些看出母亲的细腻,千百句对不起也及不上母亲的空虚,我实在欠她太多。

是时候,该回家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又已经是好久没有回家了,但是现在是不能回去,其实有的时候也蛮想家的。
  • 村子正在苏醒
    山河依然秀丽
    文静的曙光
    为回家的路上增加了霞迹
  • 当年轻的你,面临求学中的难题;困陷于爱情的迷宫;或遇到人际关系的瓶颈,......请写封信投入“青春会客室”,让艾莉陪你走过难关,渡过低潮,让年轻的心再度飞扬!
    艾莉姐你好:常看到您妙语如珠的回答问题,想必您一定是在一个温暖的家庭中长大的吧?自从三年前,我爸的事业失败后,我家的生活就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中。爸爸每天窝在家里抽烟、喝酒、发牢骚、骂人,而妈妈则每天以泪洗面,面容憔悴。我和弟弟虽然还能靠阿公的支助而继续着学业,但每天放学回家后,面对家里这种惨淡的气氛,心里都难过、害怕极了。我很渴望找回以前那个温暖的家,但却感到十分无力…..我该怎么办呢?
  • 有个小朋友因上课调皮不听话,遭到老师较严厉的责罚,回家后向父母哭诉,心疼的父母立刻怒气冲冲找上学务主任告状,结果是老师买了礼物登门道歉!当然,从此以后,老师对这位小朋友放手不管也不敢管,小孩自认为有父母当靠山,更养成无所顾忌的心态。
  • (大纪元记者陈正忠慕尼黑报道)7月4日德国队与意大利队进行半决赛,德国人要么早早回家收看电视转播,要么进入专门为球迷开设的场地观看大屏幕,比赛进行时街上、公交车里人员稀少,闹市变作空巷。有两台大银幕的德国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已容不下众多的球迷,为了满足德国球迷热望,临时从法国租借了一台大银幕,立于每年举行啤酒节的大场地,供球迷观看。赛前德国球迷寄予德国队极大的希望,所以激情高涨。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 上2篇介绍了性别认同教育引起的争论和家长们的不安,那麽如何才能保护孩子接受健康的教育?儿童心理学专家陈彦玲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
  • 上篇我们讲了2个故事,2个孩子的父亲都因为“安全学校联盟计划”中所谓的“性别认同”而将孩子带回家自己教育。那麽“性别认同”是什么?专家又是如何解读的呢?
  • 澳洲新州教育部编入公立学校学龄前教育课程(Preschool Education)的无偏见教育(anti-bias education),正在对幼教教师灌输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的观念。而当幼儿园对儿童灌输这些观念时,却不需要得到家长的许可,孩子的父母甚至完全不知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