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声色 祸国害己

弘毅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道德经》中说:“五色使人眼瞎,五音使人耳聋。”也就是说,过分喜好音乐,会使人失去和气,不能听清楚声音。老子认识到物极必反的道理,强调凡事应有度,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对音、乐须多加克制。

孟子说:“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伯夷是孤竹君的长子,因推让君位而逃隐到首阳山,在殷亡后拒绝食周粟被饿死。他历来被赞颂为圣人中最清高的人。《论语》记载了孔子回答颜渊询问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时,曾说:“要舍弃郑国的音乐。”郑国音乐属于纵情的靡靡之音,在孔子看来,这种音乐是使男人沉迷于美色诱惑的声音,会败坏人的性情和爱好。

《礼记·乐记》记载,魏文侯不好古乐,正襟危坐也听不懂,而偏爱欢快的郑国和卫国音乐,躺在卧榻上听的兴趣盎然。唐玄宗不好琴声,而喜爱外族传来的羯鼓,认为它的声音能除去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气。这二位君主不喜爱古代圣哲的雅乐,却喜欢世俗粗俗淫邪的音乐,成为后世人的笑柄。

《天宝遗事》载:唐明皇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后,训练宫女,让她们载歌载舞,用于娱乐却疏于朝政,导致安史之乱。史载陈后主和群臣常在后庭饮酒取乐,让嫔妃们和客人共唱《玉树后庭花》。他们如此沉溺于歌舞中,朝政松懈而致亡国。这两位君主沉醉于快乐歌舞中的却是潜在的国破家亡时的悲哀和灾祸。

晋朝的石崇利用职权积敛钱财,挥金如土,沉溺声色犬马、荣华富贵中,买女子教她们唱歌跳舞,挥霍无度,结果不仅惹祸被斩,而且殃及父母、妻儿,这正是“妖曲未尽,死期已到。”

扰乱人心智的声色是如此祸国害己,对它的诱惑,明智的人怎么能够不加以拒绝呢?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风日下,道德沈沦,人无善念,传统文化颓废,声色犬马、同性欲乱、黑帮乱党、色骗赌毒、变异迷信、邪变政客,不一而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心不古蛇吞象”、“女人心海底针”,社会充斥着那么多负面感叹的声音,随处可闻,人心思变,生命之光乍现。道德重整,让人性的光辉绽放,就看人心。
  • 【大纪元10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幸嫚香港六日电)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长周一岳披露了一项惊人的发现,科学家指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印尼鸡只,竟然没有发病,使病毒可在无声色下感染人类。因此他担心,大批香港印尼佣工于下个月印尼新年返乡后再返港,可能将“隐形病毒”引入香港。
  • 据报导,广东省有七千人不知道自己染上爱滋病,由于广东是台商群聚之地,台商应提高警觉,尤其不要涉足声色场所。
  • 了却喧嚣,回归自由。这也许是在2005年里选择隐退的明星们心底的真诚。当一幕幕声色片影戛然而止时,那突然到来的寂静告诉我们,沉默是一种解脱。

    就让我们为他们曾经的光芒鼓掌吧。

    王祖贤

    你浮华所以我平淡

    若不是因为今年8月份韩国人气天王裴勇俊在台湾点名想跟她和林青霞合作,若不是因为记者在问寻齐秦的恋情时会提到她,媒体和影迷似乎已经淡忘了王祖贤的名字。

  • 2005年底,有关中、日关系的报导纷攘不息。发生在5月初的日本驻沪领事馆职员死亡事件,也被日方煞费苦心地安排在新年前夕披露出来。此前数日,中共方面已经不露声色地放出了重判反日民主人士许万平先生的消息。许先生因反日获罪,为中共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轰轰烈烈地划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 今天是除夕,也是黄历新年假期的第一天,不少家庭喜欢在黄历新年出游,而今年有2位财政部公股董事长全家出游的目的地竟然是另类“声色场所”,果真应验主管机关财政部国库署署长刘灯城所说,现在国库署管的可说是“酒色财气”。
  • 回忆的思念如微微清风,看不见,摸不着,总能感觉。这感觉是那么细腻,幽然,虚幻。在梦里清流涟漪,在聚谈中觥筹交错,在笔下滔滔不绝。外公象色彩丰富的云霓:清晰而幽深,闪烁时斑斓,飘逸中迷漫。他那清瞿的身形,和善的面目,平常外貌,充实内涵,在惊涛骇浪的岁月,视之泰然,处之若素,默之若神。在中国历史动荡的年代,外公走一条自己的路:不露声色,不言是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恬静历程85岁载。比较蒋介石的模样,外公面容略为瘦窄,特别是年青的时候真象。
  • 〔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台北报导〕为了筹办国共论坛并营造媒体气势,消息人士说,企业界已经传出中国国民党不仅就此展开募款,同时刻在国内积极游说这些大企业负责人能够与连战同行前往北京,以形塑企业支持两岸经贸合作的假象。
  • 要论平生经历的传奇性,马拉度纳(Diego Maradona)应该是足坛无出其右。这位阿根廷“足球金童”自小崭露头角,在球场上迅速成名,受到全球球迷崇拜;功成名就后却是纵情声色,丑闻接连不断,可说是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 每当日本教科书中有淡化或掩盖其二战中的侵略行径的痕迹,亚洲各国就同声谴责。可见,历史问题,高度敏感。中共也曾借题发挥,声色俱厉地指责日方,声称“任何人都不能忘记和篡改历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