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权维权:一个将被严酷现实唤醒的领域

姜福祯

标签: ,

【大纪元1月9日讯】大家知道目前就业门槛越来越高:酒量、身高、相貌、体形、性感、甚至姓氏属相,双乳是否对称都成了必须具备的条件。

最近有关报导统计:85.5%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其中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58%。据说,这项被多家媒体引用的调查资料受到广泛关注。资料的背后,由来自北大、清华、中国社科院、政法大学等24名专家组成的“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也浮出水面。这项研究的课题组还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中国的就业歧视究竟如何?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专门法能否真正保障就业平等?

什么是就业歧视?

判定就业歧视的基本原则:关键是要看用工条件是否出于职业内在需要。如果就业和职业中规定的条件与工作的内在要求无关,就应视为歧视。所以不能仅看法律明确禁止的歧视,有些歧视虽法律中没有明确禁止,但明显是荒唐的也应该算是就业歧视。

就业歧视的一般解决途径专家蔡定剑用三句话解释就业歧视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一句,同等情况应同等对待,不能差别对待;第二句,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比如对待女性,由于生理的不同,如果遇到孕期、哺乳,应该区别对待;第三句话,对少数弱者应该给予优惠,政府应该主动采取积极措施。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机会平等。”

同时专家还提出诸如:不能用文凭取代职业技能。应该提高全社会的尊重人的平等权利,尊重弱者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基本人权的自觉性等问题。

可是,我从专家和记者的阐述中实在看不到他们列举一条“深层原因”。还是我替他们说两句实话吧。

长期以来国民很少为工作权打官司。除法规缺失外,我以为这里边既有单位历史的惯性,也有人治传统和“裙带关系”的惯性。

改革开放之初,打破“破铁饭”,搬掉“铁交椅”还是一种美谈。这种做法当时无疑有追求;“机会均等”“人尽其能”的积极取向。在经历了企业全员合同化和岗位“优化组合”,尤其是下岗无商量之后的中国单位人,总有一种错觉:身体是自己的,岗位是人家的。单位人之外的新一代眼睁睁见证了下岗的滚滚大潮把父辈们的饭碗湮没,上和下,有和无的巨大反差,使他们对工作中的差别待遇和无端歧视很少有到位的意识,甚至连想都没想。最近有人将这种逆来顺受、不忿不争的现象归结为:“集体无意识”,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劳动力过剩,许多岗位成了稀有资源的咄咄逼人地严酷现实。无须讳言,许多工作岗位实际上是通过关系花钱买来的。岂但花钱,动辄几万,十几万,入门费之高令人吃惊,在这种社会背景笼罩下,想想看,不用巨额投资就可以获取的岗位,怎能不诱导用工单位的霸气和挑剔愈演愈烈,以至于荒诞无比,终于让一些当事人忍无可忍,开始从法律层面思考这个问题的突破。

对工作权的“集体无意识”,其实还源于国人对人治传统不可抗拒性和裙带关系“相对合理性”的集体有意识(认同),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官本位条件下,黄种毁弃瓦缶雷鸣,官僚垄断了所有有头有脸社会岗位,自古以来中国人都重视攀龙附凤,簇拥在裙带关系和其他关系网结上自得其乐。中共建政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传统,所谓“红色接班人”“革命干部、先烈的后代”几乎无须竞争就占有了最佳工作岗位,不仅如此他们的亲朋好友,八秆子挂边的圈子内都可能有甘霖惠及。这种状况实际上目前改变不大,目前红色“太子党”依旧占有最主要的政治经济资源和轻松高薪的岗位。目前,公务员考试上岗虽然理论上体现了公平竞争,但在实际操作和具体安排中的猫腻多多,大小官僚的孩子们总有机会依仗父辈的权力和人脉,通过行业和职位互换彼此相互交流和安插自己的孩子和亲朋好友。

专家们没有说明,大概也不想说明上述原因。就业歧视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就业歧视,工作权维权的问题主动走进专家们的视野,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情,课题研究不能不面对深层次的矛盾和成因,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无所事事,伴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失业群体高端就业希望的破灭,伴随着公务员考试的拼命角逐,一个依法维护平等的工作权的民间维权高潮将会有一个波谰壮阔的呈现。

(2007年1月5日于咫尺居)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横河:重建中华文化
声明:撤销非法判决 归还高智晟自由
罗亚尔访华 记者无疆界吁关注中国人权
陈光诚二审料将书面审理 律师称证据多疑点应开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