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结束欧盟官员称很受鼓舞

【大纪元11月30日讯】(美国之音记者:许波2007年11月30日华盛顿报导)第十届欧洲-中国峰会决定提高双边对话级别,更有效地解决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欧盟方面对北京承诺采取措施改善双边贸易失衡、并向欧洲扩大市场开放感到高兴。此外,中国还表示,要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机制中的市场因素。

*欧盟:重要成果是建立对话机制*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在第十届欧盟-中国峰会结束后对记者表示,他抵达北京时心情沉重,但离开时感到很受鼓舞。曼德尔森说,中国最高领导层明确承诺要解决欧盟关切的贸易失衡,包括扩大市场准入和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

欧盟轮值主席、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也透露,虽然中国领导人没有接受欧盟希望人民币加速升值的要求,但是,中国官员承认欧盟面临“严重的问题”,并承诺必须找到解决办法。苏格拉底说,这次峰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双方同意建立一个处理这些问题的高层对话机制,解释双方的经济战略,为解决双边贸易中的问题确立指导方针。

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补充说,除了双方在解决贸易不平衡方面达成许多一致之外,欧盟向中国提供5亿欧元用来防止气候变暖项目的贷款也是这次峰会的一项具体内容。巴罗佐还表示,他对北京早些时候同法国签署价值300亿美元的商业合同感到振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星期四在记者会上说,中欧双方领导人同意在明年3月正式启动中欧高层经贸合作机制。新华社的报导更明确指出,中国和欧盟将建立副总理级高层经贸合作机制,解决双方的贸易和金融问题。

受巨额对华贸易赤字压力的影响,出席这次中欧峰会的欧盟官员言辞犀利,在人民币汇率、双边贸易失衡和中国市场准入等问题上对北京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双方唇枪舌箭,使得这次峰会成为火药味最浓的一次。

*分析:欧盟更务实*

美国密西根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艾伯特.斯蒂恩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欧盟官员的压力主要来自民间,而美国官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国会,所以,欧盟更加务实,更容易和中国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他说:“欧洲人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和美国人不同。欧洲人主要要求中国降低贸易保护壁垒,他们说,如果你能够降低贸易壁垒,我们就可以一道竞争。而美国则只是在人民币价值问题上下功夫,一味抱怨中国人为压低货币、不公平等等。从实际结果来看,欧洲的做法看起来更有效果。”

*欧盟:不指望出现奇迹*

参加中欧峰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承诺,中国将根据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准则逐渐开放市场,中国政府将采取全面措施减少同欧洲的贸易盈余,争取实现“大致”的贸易平衡。

美国彭博新闻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温家宝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具体的承诺,中国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动的惯例将终究会使欧洲人再次感到不耐烦。

但是,欧盟货币事务专员阿尔姆尼亚不这样看,他对记者表示,欧盟官员出席这次峰会不指望出现奇迹,这次会议的目的并不是要立即出现效果。阿尔姆尼亚说,中国领导人认真听取了欧洲方面的关切,双方期待继续进行这样的讨论。

*分析:中国贸易方式变化在于内需*

密西根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斯蒂恩赞赏欧洲官员的务实态度,认为中国贸易方式的变化最终还在于内部因素,不是外部压力。

他说:“对于中国来说,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曾经是正确的,但是,从中国和世界的长远利益来看,增加内需才是更好的模式。当然中国实现这种增长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限制,但是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出现。欧盟应当推动这个变化。如果中国内需持续增长,欧盟的问题自然就消失了,因为那将意外着中国进口的增长。”

*中国:承诺增加汇率灵活性*

从中欧峰会的表面情况来看,中国在欧洲敦促人民币加速升值方面似乎丝毫不让步,但其实不然。尽管温家宝老调重弹,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渐进性、主动性和可控性的三原则,但他当着欧洲官员的面承诺将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中国的官方媒体报导说,北京将在今年12月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来访之前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浮动区间,由目前的0.5%扩大到0.8%。

星期四,上海国际货币交易所人民币应声上涨,创下自汇改以来1美元兑换7.3810人民币的新高。

*分析:北京刻意避免屈服压力的印象*

现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经济系任教的M.J.达塔曾经在欧盟中央银行任职。他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的内部需要已经使人民币加速增值不可避免,但是,北京领导人需要刻意避免给人留下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印象。

他说:“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并且只有在中央银行认为有必要加速升值时才实行这样的政策,而不是接受任何国家的建议或压力,这是每个主权国家的权利。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非常敏感,北京要尽力避免30年前日元迫于美国压力大幅度升值后出现的经济滞胀的局面。”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要求欧盟对台湾问题不含糊表态
中国欧盟峰会料谈贸易及产品安全
欧盟官员施压北京促加强汇率浮动
欧盟全方位关注中共劣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