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初级):幼学琼林(十)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系列转载由来:此文化课教材是正见网编辑部为弘扬中国神传文化,编写的一套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大纪元教育栏目编辑亦身同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下一代延续的重要性,特将全系列转载过来与广大读者分享。)

◇◇◇ ◇◇◇ ◇◇◇

【原文】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1)万户更新。履(2)端(3),是初一元旦;人日(4),是初七灵辰(5)。

【注释】
(1)桃符:悬挂在门口的二桃木板,上面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镇邪压鬼,叫做桃符,每年更新一次。后逐渐演变成春联。
(2)履:踩、踏。
(3)端:初始。
(4)人日:黄历正月初七日是人日。人日,即人类的生日。
(5)灵辰:人为万物之灵,所以称灵辰。

【语译参考】
爆竹声响起,送走了旧的一年;千家万户的门口换上新的桃符。履端,是正月初一元旦;人日,指正月初七。

* * *
【说故事时间】

“年”的故事

“年”的故事对世界各地的华人而言,黄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充满喜气与欢乐的节日,更是亲友团聚的好日子。

黄历新年的来源,有根据且丰富而多采多姿的传说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年兽”的传说。“年兽”是一个残忍凶猛的怪物,每到除夕夜(黄历十二月三十日)就会出来吃人,因此,除夕这天,人们总是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攻击。

后来有一个神仙得知这种情况,非常同情凡间的百姓,便下凡教导人们如何阻止“年兽”的危害。原来它极惧怕红色、火光及吵杂的声音;于是人们就在门上贴着红纸条,并整夜点着火炬、燃放炮竹,来威吓“年兽”。“年兽”一无所得,只好逃回深山。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互相道贺,“恭喜”之声不绝于耳,沉浸在打败“年兽”的胜利与重生的喜悦中。

从此,每到除夕,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在门上贴红色的春联、守更待岁、燃放炮竹,就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桃符、春联与门神

新春时节,贴在门侧的对联又叫春联。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早从周代开始,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和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有关。

相传在东海的桃都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树荫可以遮住三千里的地面。鬼门就在大桃树东北方的树枝间,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神荼、郁垒把守。这两位神将很厉害,只要发现伤害好人的恶鬼,就用芦苇绳捆住他们,丢到山上喂老虎。神荼、郁垒日夜在桃树下巡逻,恶鬼妖魔都不敢来捣乱了。于是,人们用桃木雕了两位神将的像,放在大门两旁,以驱鬼压邪,祈求平安。后来逐渐简化成画上他们的神像──左神荼、右郁垒;最后更只把他们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门两旁,据说一样有效。神荼、郁垒就成了民间俗称的“门神”。这样的桃木板就是桃符。

后来桃符又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蜀后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宋代时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家观赏取乐。春联日盛,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不衰。新年时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已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
【动动脑、想一想】
◎ 画出想像中的年兽模样。
◎ 收集每个民族、每个地方不同的过年习俗,并且和大家分享。

备注

本段原文参考三民书局发行之《幼学琼林》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鲁周公世家》)
  • 云师(1)系是丰隆,雪神乃为滕六(2)。欻火(3)、谢仙,俱掌雷火;飞廉(4)、箕伯(5),悉(6)是风神。列缺(7)乃电之神,望舒(8)是月之御。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 雪花飞六出(1),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2),乃云时晏(3)。蜀犬吠日(4),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5),笑人畏惧过甚。
  • “一诺千金”原作“季布一诺”。据《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于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
  • 蓬莱(1)、弱水(2),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3),乃仙子所居。
  •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1),分财利多自与(2),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3)鲍叔谋事(4)而更穷困(5),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 (6)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7)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8),知我不遭时(9)也。吾尝三战三走(10),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 纠(11)败,召忽(12)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
  • 《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是清朝末年以前中国儿童启蒙教育的基本教材,合称“三、百、千”。由于文字简洁实用,易于记诵,所以被当时的社会广泛 接受而成为儿童必读。因此;在那个时代只要受过教育的人大概都曾读过。就是在今天,虽然已不再作为小学课本,但是依然有许多父母把它介绍给孩子们做为课外读物。
  •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