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欧阳修
font print 人气: 870
【字号】    
   标签: tags: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音:先)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音:雨楼)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谿而渔,谿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音:列);山肴野蔌(音:素),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音: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懽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音:意),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壑:森林山谷。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美。
琅琊:山名,相传东晋元帝做琅琊王时所居而得名。
翼然:高悬如鸟飞的样子。
寓:寄托。
林霏:林中的雾气。霏,气氛。
暝:幽暗。
野芳:野花。
繁阴:浓密的树荫。
负者:挑东西的人。
涂:同“途”。
休:休憩。
伛偻:躬腰曲背,指老人。
提携:搀扶带领,指小孩。
谿:同“溪”。
洌:寒冷。
蔌:蔬菜。
射:即“投壶”;为古人之一种游戏。
觥筹交错:觥,大酒杯。筹,计数的筹码;这里指计算罚酒数目的酒筹。交错,杂乱。
懽:同“欢”。
颓:崩坏、衰弱。这里指站不稳。
翳:隐蔽。此指昏暗不明。
庐陵:旧县名,即今江西省吉安县,为欧阳修之故乡。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音:奎)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音:传)。竹工破之,刳(音:枯)去其节,用代陶瓦。比(音:必)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黾(音:敏)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音:耸)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音:萨),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𫓩𫓩(音:匆)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音:踏),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