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中文字学习策略〈6〉:情境学习

孟宪德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中文字是一种表义文字, 文字本身不因当代的语言变化而有所改变,所以数千年前老子的道德经现在的人们仍然可以传颂不已,然而莎士比亚的原本如不经翻译,现在的英国人只能望古英文兴叹了。学习中文字本身字义和字在文中的意义就更加重要。

在认知心理学阅读模式中有一派相当注重读者的旧经验和文章的脉络,他们假设读者会用自身的经验来注释文章。如果我们看到一段文字“一只鱼狗从竹林中经过”,虽然读者不知道“鱼狗”是翠鸟,但他必能判断那是一种鸟类。所以整体情境和意义对中文字的学习相当重要。所以学习中文字时最好融入生活情境。

如果学生学习中文字时仅仅学习孤立的单字很难显示出字的意义,万云英(1993)的研究也显示,情绪性大和生活经验密切的词有生动情境的字能力强忆,所以连结生活经验,如招牌、广告、熟悉的情境等的学习生字,必能更有效的学习中文字。例如木材被绳子绑成一束所以口木为束,必能更有效的学习中文字。

除此之外大量阅读也有助于学习中文字,阅读有趣的文学作品能藉由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也借着内容意义来认识字义,当学生接触字的机会多了也就渐渐熟悉文字,渐渐掌握字义,字形及字音,经由学生的阅读及教师的教导,学生即可从半猜半懂的阶段进入能准确掌握字的形音义的阶段。

从日常生活经验和文章的意义中学习中文字可以更有意义的学习字义进而掌握字的形音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中文字教学过程中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生字学得愈好的学生,学习生字时往往能正确无误的写出字形,而且俱有多样化的学习生字策略,会在一个学习策略不太适合学习时会立即转换另一种策略进行学习,而学习不佳的学生往往缺乏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导至他们常常写出错别字。
  • 当学生写出错别字时,我们的订正策略常常是写出一个正确的字,然后再请他练习数遍。希望他能够纠正错误重新写出正确无误的字,然而这种策略真能纠正一切错误吗?
  • 常常发现学生将帮助写成帮住、栅栏写成栅“拦”,这些都是学生因为不了解词的意义所以写出别字,所以掌握词的意义进而掌握字义 就能写出正确的字了。
  • 我们在看到一个陌生的事物往往会用熟悉的事物去诠释,例如:当看到水中在一种生物很像甲字就有人用甲鱼来称呼鳖。这种诠释方式就是把新事物用旧经验去比较、类比来了解新事物,也把新事物融合成自己的经验范畴,也成了自己熟悉的一部分。

  • 在学习中文字时有一些学生常常写错别字却没有自己订正自己错别的策略,所以中文字的学习常需要教师提供策略而学生学习却相当被动,然而唐自杰(1965)发现学生主动分析与练习纠正错别字效果较好,也就是学生必须主动的去对自己学习中文字的状况提出修正策略。
  • 宋代的司马光,喜欢读书,用硬圆木做枕头,以警醒自己,避免熟睡。汉代的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三年之间不曾朝外看庭园一眼。
  •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公有领域)
    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南朝宋谢灵运曾说:“魏晋以来,天下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一斗。”这也是日后“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由来。
  • 星象家认为,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表示将会车骑遍野,天下大乱。商朝时的傅说因为辅助武丁有功,得道升天,成为天上的星宿,骑乘在箕宿和尾宿之间。
  • 韩伯俞被母亲杖打,却为母亲年老力衰而哭泣;墨子见丝随染料而变色,悲叹人也会受环境影响而改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