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峨眉.水濂桥古道.水濂洞.藤坪步道.六寮古道.狮山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52
标签:

狮头山风景区位于新竹、苗栗之界,拥有不少古寺名刹,由于山形岩壁酷似狮子蹲伏,因而得名。狮头山属于国家级风景区,与彰化县八卦山、台中县梨山风景区,合称为“参山国家风景区”。

狮头山风景区分为前山(狮头)及后山(狮尾),前山位于苗栗县南庄乡,寺庙古迹多集中于此;后山位于新竹县峨眉乡,以登山步道取胜。游客中心则设于狮尾,提供各项旅游导览资讯。


古朴的石阶。

狮头山风景区内拥有非常多的寺庙名胜及登山步道,不太可能在一天之内游遍,所以我今天只先专注于狮尾地区的自然步道。即使如此,如何游狮尾?也颇费煞思量。算一算,狮尾地区的步道可以叫得出字号的就有水濂桥、水濂洞、藤坪、猿山、六寮、茶亭、狮山、万佛庵等八条步道,彼此之间又可相互串连,如何安排路线呢?这可不是一题简单的数学题目。更何况,我来到游客中心时,已接近中午,受限于时间,势必有所取舍。

参观完游客中心,研究路线之后,决定先走游客中心旁的水濂桥及水濂洞这两条独立的步道。两条步道都位于石子溪畔,路程短,合计约0.7公里而已。水濂桥步道拥有一座百年历史的糯米桥;水濂洞步道终点的水濂洞则是狮头山区最大的天然岩洞,两者都值得一游。


水濂桥(百年糯米桥)

从游客中心前右转竹41乡道,前行约几十公尺,即可看见“水濂洞”的标志。由此进入,步道呈“人”字型,一边通往水濂洞,一边通往水濂桥。我先走往水濂桥。

水濂桥步道是狮尾地区最迷人的一条步道。步道沿着得石子溪而行,溪畔有幽蓊竹林,溪谷则有壶穴、清潭,以及河川侵蚀造成的岩穴、峡谷景观;沿途景色多样,步道路程短,路况又佳,走来相当舒适。


水濂洞步道。右为石子溪(藤坪溪),水流平缓。

步道途中的水濂桥跨越深十几公尺的峡谷,最窄处只有2公尺,形成飞桥凌越“一线天”的美景,最为可观。这座糯米桥建于日据时代大正七年(1918年),桥面铺石板,并有造形雅致的石栏杆;石砌的圆拱桥,历经百年岁月,古朴沧桑,桥身与周遭的山林景色融合为一体。水濂桥是早年狮山道路未开辟前,北埔、峨眉居民往来峨眉、南庄之间必经的桥梁。

水濂桥出口接竹41乡道,可以原路折返,或者走马路返回到步道入口,然后再前往水濂洞。步道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公尺而已,终点的水濂洞位于石子溪畔,位于水濂桥的上游处,两地相距不远,但因附近溪谷狭促,溪岸并无步道可相通。水濂洞因时有山泉水顺着岩顶滴流而下,形成水濂景观,因而得名。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新埔枋寮人释魏开大师发现这个狮头山区最大的天然岩洞,于是在洞内设庙,主祀释迦牟尼佛。洞前有淙淙溪流,声如梵音辽绕,所以又名“梵音寺”。

“梵音寺”因水濂洞湿气重,极为潮湿,不适人居,因此洞内殿侧的禅房及图书室都已废弃,寺庙显得寥落。寺前的石子溪谷则水流平缓,有不少马口、石斑鱼悠游其中。我于是至溪畔用餐,欣赏到鱼儿水中游,并脱鞋戏水。石子溪,又名藤坪溪,在长期的封溪保护下,鱼群数量恢复稳定,因此水濂桥及水濂洞步道,也可说是一条观鱼步道。


藤坪步道

游完水濂桥及水濂洞,再返回到狮山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前身为狮山小学,成立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年),后来因学校招生人数锐减而废校。民国九十年(2001年)参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成立后,才将狮山国小废弃的校舍,改建为为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内提供了包括狮头山、八卦山、梨山的旅游资讯,而以狮头山风景区为主,范围除了狮头山区之外,也包括了北埔、南庄等地的自然及人文景点,颇值得再找个时间来好好一游。


藤坪步道登山口的鸭腱藤,树龄已有四、五十年。

藤坪步道的登山口就位于游客中心停车场旁,因昔年盛产黄藤,而地势又平坦,因而得名。步道沿途拥有多种藤类植物,例如鸡血藤、鸭腱藤、黄藤、鱼藤等。在登山口就有一株树龄五、六十年的鸭腱藤。这条步道原本为北埔金广福姜家所有的茶园步道,后来才由狮头山国家风景区管理处开发为自导式的自然生态步道,全长约2公里。

步道采用自然工法,以枕木、栈道及泥土山径为主。一进入步道后,缓缓爬坡而上,约七、八分钟,抵达赏鸟平台;再约十五分钟,抵达休憩平台。步道至此,一分而二,直行为猿山步道,可登猿山,再绕接六寮古道或越岭通往狮头地区。藤坪步道则取左下,绕向狮尾,接六寮古道。事前还在犹豫,若到了此处,该如何取舍?到了现场,反而不难抉择。若爬往猿山,还须爬升一百五十公尺,而藤坪步道至此则变为下坡路。走累了,自然是选取轻松的下坡路。踏着木栈道而下,不久就抵达木桥,从桥上欣赏藤坪大石壁的景观。大石壁由砂岩与页岩所构成,页岩经长期水蚀及风蚀后剥落流失,而形成岩洞。岩洞口有蔓藤垂悬及涓细山泉滴流而下,岩壁内则夹有海中生物化石的痕迹。


六寮聚落的客家古厝

过大石壁,一路下坡走,约十分钟,抵达藤坪步道终点,接六寮古道。六寮古道,虽有古道之名,其实已铺上柏油路,以供山上居民出入之用。但由于禁止外车进入,因此沿途未遇到任何汽车,走在马路上,也还算幽静怡然。往上走,约十五、六分钟,抵达六寮聚落。在伯公庙的后方,看见了一间典雅的客家三合院古厝。

“六寮”,是指“第六个隘寮”的意思,属于峨眉乡七星村。早期此地为原住民赛夏族人所有,道光十四年(1834年),粤籍的姜秀峦与闽籍的周邦正合组“金广福”垦号,进入北埔、峨眉、宝山等地的山区拓垦,建立三十六处隘寮,以防范原住民的攻击,六寮的地名,正反映出这一特殊的垦隘历史。


六寮古道(步道)的菁华段。

六寮古道到了六寮聚落,步道脱离马路,变为泥土路,通往狮山古道。由六寮聚落出发,约四、五分钟,抵达著名的“七星神木”,是一棵树龄约四百年的大樟树,树围直径约2.7公尺,其旁另有一棵子树,树龄约一百年。早期六寮村民视大樟树为“伯公树”(土地公庙),祀奉至今。

过七星神木,又经过几户人家,然后步道又钻进森林里,约六、七百公尺的森林小径,古道气氛浓烈,为六寮古道的菁华段。约20分钟,抵达狮山古道途中的七星亭。狮山古道亦已辟建为柏油道路。由七星亭向左可通往狮头,向右通往狮尾。我取右行。


狮山古道经过万佛庵附近内凹岩壁

沿着马路往下走,约十来分钟,抵达万佛庵。万佛庵也是一处依天然岩洞而创建的寺庙,昭和二年(1927年),由妙英长老在此建庵,昭和八年时改称万佛庵至今。经过七八十年来的增建,目前已扩建为两层楼高的殿堂,左右各有厢房,亦有钟鼓楼及泰式的佛塔,殿宇恢宏,已看不出岩洞寺庙的原貌。万佛庵旁则另有狭长的岩壁紧依狮山古道,内有一座小庙,供奉观音菩萨及土地公。狮头山区多天然岩泂,因此早年的僧人多利用这些岩洞结庵修行,而逐步扩建,终于使狮头山成为佛教名山。

我在万佛庵前右转,转入万佛庵步道,步道长约230公尺,约四、五分钟,接回六寮古道,然后沿着马路下山,约十分钟,回到了游客中心。从藤坪步道出发,经六寮古道、狮山古道、万佛庵步道,再接回六寮古道,返回游客中心,总计路程约2.5小时。

经过实际走一遭,再回到游客中心,观看步道导览地图,则如何游狮尾,这个数学题目的解题变得容易许多。依各人体力及时间,我建议可以选择走小圈、中圈或大圈路线(注1),路程时间分别为1.5时、3.5小时及4.5小时。至于更大圈的路线,例如:从狮尾越岭至狮头,再从狮头越岭回来狮尾,则已超过我今天的经验范围了。此题留待他日再解。

旅游日期:2006.08.01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淡基横断古道西段:打石窟古道.鹿角坑野溪温泉
图文:巨婴出生
宜兰大同.松罗国家步道
宜兰冬山.新寮瀑布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