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艺苑】九双鞋(交响乐伴奏)

词/缘子;曲/晶音;配器/陈东

(图/柚子)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1日讯】
伴奏(加主旋律): Real 在线 | Real 下载(1,480KB) | MP3 下载(8,600KB)
交响乐伴奏: Real 在线 | Real 下载(1,480KB) | MP3 下载(8,604KB)

词:

一道道山来,一条条水,千山万水脚下过。脚打泡哟还饥饿,冰雪雨哟透衣裳透衣裳。(转和声部分)
一座座城来,一渺渺乡,高楼村舍无心挂。穿林子哟过小巷,天地黑哟星斗亮星斗亮。(转和声部分)
上天安门来,一片片心,“法轮大法是正法”。打横幅哟怎管它拳脚狠哟警车呼叫警车呼叫。(转第4段)
这一双双鞋来,两个月,为的就是句公道话。警察哑口哟无言对九双鞋哟底磨穿底磨穿。(转和声部分)
(和声):上京路上只一念哟宇宙大法不可辱,护法助师上北京哟,登程走天涯走天涯。走天涯。

《九双鞋》交响乐伴奏说明:
此曲配器手法上中西乐器相结合。每一段都是根据歌词的内容来决定如何配,所以每一段的配乐都是不一样,
也提供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加入了戏剧的色彩,所以听起来像电影音乐,在诉说一段故事。

前两段基本是按照歌词来的,表现大陆法轮功学员跋山涉水来到北京的过程;

整曲的第三段为高潮部分。第三段的前奏加入了一些不协和音,显出阴森的氛围,
用来表现天安门警车、警察戒备森严。不协和音的上方仍然是原来的前奏旋律,
用来表现大法弟子在这样的险峻环境下依然坚定来到天安门。接着就是歌词
“上天安门来……”歌词到“法轮大法是正法,打横幅哟怎管他……”音乐到达最高潮,
展现弟子展开横幅喊出“法轮大法好”的伟大,之后此音乐氛围继续,
但是后面“拳脚狠哟”的“狠哟”处音乐以打击乐表现恶警出手打弟子,
后面“警车呼叫”也用了打击乐、铜管乐以及弦乐来表现恶警殴打弟子,
同时双簧管模拟警车呼叫。之后,音乐停于此。转入第四段。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画面,当第三段音乐最后停时,正好是恶警将大法弟子打倒在地,互相对视。
然后,第四段音乐起,缓和优美的前奏,表现大法弟子沉稳的爬起来,向恶警劝善、讲真相,
给警察看那磨穿的九双鞋。音乐语重心长、平和、娓娓道来的感觉,
就可以体现风雨过后大法弟子依然那样的平和救度警察,“警察哑口无言对”……

之后再次进入高潮,体现众多的大法弟子证实法的场景。
以上是这个配乐的构思,请演唱以及其他表演时参考借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