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老师

叶子
【字号】    
   标签: tags:

在幼稚园工作的我有一个得天的优势,就是每天可以带我的小不点一起去上班。我的角色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会儿是孩子的妈妈,一会儿又是老师。于是故事也就多了起来……

一天早上在儿子教室匆匆忙忙放下儿子转身想走时,却发现儿子眼泪汪汪地看着我,眼泪只是在眼睛里打转,却没有流出来。不知怎么我一下子就控制不住自己,泪水也一下子涌出来。看看小小的他站在那里,我的眼泪就止不住。

好不容易回到自己教室里,才慢慢平静下来,刚好班里的一个孩子哭着拉着妈妈,那位妈妈左右为难,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要是以前的我,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反感的情绪。暗暗埋怨妈妈和孩子搞“拉锯战”。不过现在的我一下子就明白的那位妈妈的心情和感受。我走过去,轻轻的抱起那个男孩,紧紧的把他抱在怀里,低声细语的安慰他。孩子还是在大哭,妈妈却得以脱身,临走时她感激的看了我一眼。我明白,她也明白,那一刻做母亲的心是相通的。

新西兰的幼稚教育素来以生动活泼著名,可是我们当幼儿老师的责任可不轻松,不但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做一大堆的paper work。整天从早到晚一刻都不得轻松,被孩子们也吵得晕头胀脑。3、4岁的孩子磕磕碰碰又时有发生,不免还要看家长的脸色。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觉得很委屈,我们都已经很努力了,小孩子跌一下也没什么吧!所以每次看到有这样的家长,我的心都别别扭扭的。

没想到这样的事情有一天也发生我自己身上,中午正在吃饭,儿子的老师惶惶张张地跑来告诉我,儿子从护栏上跌下来了,一看到那位老师惊慌的样子,我的头一下子就大了起来,看来伤势不轻。果然一看儿子正哭得全身发抖,头上一个大包,鼻子还在流血。我第一句话就想说,你们怎么看的孩子?幸好没有出口,慢慢冷静下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场面,而现在我却是孩子的妈妈。怎么办?想一想老师多不容易呀,我们是同事难道还不理解她们吗?带了一天孩子,一眼没照顾到,儿子就惹了祸。 “没事,没事,不要紧的,小孩子吗总是这样”,安慰的话这样出了口,很自然,很平静。那位老师也放松了许多,我又安慰了她几句,她几乎要哭了。

很多故事就这样悄悄的发生了,结束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宽容和理解让我变了许多。也明白了为人处事多为对方考虑的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没做幼儿教师之前,真的不知道水会有如此多的玩法!同时又会教给孩子们那么多的知识!在我们幼稚园,从1岁左右的小宝宝到4岁的大孩子都有水活动,或者叫水游戏。一年四季活动内容花样翻新,乐趣多多。
  • 天哪!用“战斗”来形容这样的早晨,一点也不过分。战斗的焦点就是你想要一切准点按时,而孩子们每刻却只想着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怎样避免这样忙乱的早晨,下面是给职业妈妈们一些实用的小办法。
  • 老师出了一道奇怪的作业:列出所有你讨厌的人。不过,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然后,老师请学生带蕃茄来上课,并且在蕃茄上面写下那些讨厌的人名。
  • 孩子们惧怕老师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尤其在新学期伊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长周末或寒假结束后返校时。家长们既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还要让孩子轻松地面对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这对我们来说还真有些难度。不像稍大点儿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达到能区分事物的程度,也无法凭直觉感知危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年累积才能达到的。
  •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孔子要提倡“无讼”,而古时地方官政绩良好者,为何以“民间无讼”来赞美其德政。等到年龄渐长,更尤其是当了老师,耳闻也亲历一些诉讼事件,才晓得许多投诉原本都是意气之争,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开学之际,我知道许多家长正考虑去见孩子的老师。家长去见老师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例如,自我介绍、向老师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关心学校如何开学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见孩子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儿,疑因遭受班上同学言语及关系霸凌,致使母亲愤而向4位同学提告,导致班级掀起“集体转学”。最后全班愿意和这个孩子同班的仅剩一人,母亲也只能让孩子转学了事。这个事件,由于家长不满校方与教育局辅导不当,甚至上诉到监察院,经媒体报导后,立时引起舆论纷纷。
  •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俄文老师萨利提出了一些家长与老师面谈时的窍门,教我们如何从家长会上获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社会国家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贵人,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这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