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顶级拓本展尽显“五千年汉字风采”

font print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7月8日讯】(大纪元记者吴丽丽摄影报导)展现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汉字的风采、被称作独一无二的“拓本的世界──三馆所藏善本碑帖展”,历时二个半月于七月一日在日本东京落下了帷幕。三馆是指日本国内屈指可数的拓本收藏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三井纪念美术馆、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三馆,它们以同一时间、分别在各馆展览的方式联合举办了此次书法界不可多得的盛会。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展示了高岛菊次郎的珍藏品34件、三井纪念美术馆展示了三井高坚的珍藏品80件、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展示了中村不折的珍藏品80件。

主办单位介绍,不仅每一件展品都可谓世界屈指可数的珍藏品,也可以说三馆所藏囊括了日本国内精品的绝大多数。而且这些所藏包括已经是连中国都没有现存的唐、宋时代的珍贵拓本。本展当之无愧是日本顶级的拓本展。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的诞生可追逆到纪元前,然而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就连独占鳌头的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的笔迹,却也只能见到唐代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真笔几乎可以说没有现存的了。也就是说,目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拓本只有唐代的了。

唐拓孤本“孔子庙堂碑”〈三井纪念美术馆〉、宋拓孤本“娄寿碑”〈东京国立博物馆〉、以及仅有四本的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这些范本则已经是连现存原碑都没有了的极稀有拓本了。

由此可见将古人的文字以拓本的方式流传至今,无论是从对汉字变迁的考证来说,还是对已经丧失的史实的流传来讲,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了。

三位收藏家中,高岛菊次郎〈1875~1969,居家雅称槐安居〉曾是对日本制纸业有着极大贡献的实业家。他五十岁以后开始以老子、庄子为重点学习汉学,从收集中国书画、到亲自作画篆刻,因对书画有着极高的鉴赏力,亦以鉴赏家著名。1965年高岛将300多件书画收藏品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

三井高坚〈1867~1945〉历任日本近代三井财阀的要职,是新町三井家的第九代,三井纪念美术馆所藏的其收藏拓本,在书道爱好家中以其雅号“听冰阁本”盛名空前。他收藏的拓本有近千幅,尤以拥有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中的三件为鳌头。这四件珍品为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唐刻石《善才寺碑》和隋刻石、丁道护书《启法寺碑》。前三宝此次在三井纪念美术馆展出。

中村不折<1866~1943>是书道博物馆的创始人,馆中所藏品均为他本人收藏,他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收藏品总数在10,000件以上,其中碑帖类占约2,000件。特别是汉代的隶书和北魏的楷书拓本以质和量最为丰富。

拓本就是以石、木、金属为材料,刻上文字或图样,然后用纸盖在其凸凹的部分,再用墨汁涂染即成。大家是否有玩过在蒙上纸的硬币上用铅笔涂抹出数字和图案的经验,那就是拓本的原理。

在三井纪念美术馆,记者听到身边的一对老年夫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致勃勃赞叹着展品。原来他家的爷爷曾经在中国收藏过几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说她一没事就拿它翻看,看着那些字就觉得美,心情舒畅,中国汉字就是好。

在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展室,记者看到这样动人的一幕,一位年轻人跪在王羲之(见照片)的黄庭经前,正在一丝不苟抄写。他介绍自己是做动画创作工作的,因为都是使用现代西方科技手段,现代的思路,所以特别想学习东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黄庭经,讲的都是东方修炼的思想,希望从这个角度来找到创作灵感,进行工作。

在每个展示里都能看到日本观众对中国书法的爱不释手的样子。有的在抄、有的在一件拓本前长时间屏心静息地观摩。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也有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儿童,孩子们告诉记者︰中国人写的字真漂亮,自己以后要把汉字写好。实际上书道课在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是必修课,各种书道作品展更是常年不断。

国立博物馆的职员介绍︰为了保护这些珍品,此次展览之后要将这些拓本在不见光的环境下保存一年的时间。

本次展出拓本的总量中以书圣王羲之为最,其次是欧阳询,再是颜真卿,其它如虞世南,柳公权,褚遂良,李斯等的作品少量。

书法艺术,根在中国。古代汉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等国都曾有过书法,但至今只有在中、日两国被存续下来并蔚为大观。观赏日本此次顶级拓本展的几千年时间跨度的历代书法大家作品,思索每幅珍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所以载之道,让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书法悠远、独特而摄人心魄的魅力,还同时感受到中日两个民族因这种魅力而形成的紧密联系,进而为东方博大精深的佛道儒思想而折服。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里拓本展室之一的场面

在三井纪念美术馆,记者听到身边的一对老年夫妇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致勃勃赞叹着展品。原来他家的爷爷曾经在中国收藏过几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说她一没事就拿它翻看,看着那些字就觉得美,心情舒畅,中国汉字就是好。

 


在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法展室,一位年轻人跪在王羲之(见照片)的黄庭经前,正在一丝不苟抄写。他介绍自己是做动画创作工作的,因为都是使用现代西方科技手段,现代的思路,所以特别想学习东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黄庭经,讲的都是东方修炼的思想,希望从这个角度来找到创作灵感,进行工作。

《钦定重刻淳化阁贴》〈清拓〉

王羲之的《兰亭序》 皇开本 〈宋拓〉

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是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绝品“李氏四宝”之一。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天下第一本 〈宋拓〉

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 〈宋拓〉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明内库本 〈宋拓〉

宋拓孤本“娄寿碑”〈东京国立博物馆〉

 


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小本‧旧拓〉

《群玉堂米贴》〈宋拓〉

《石鼓文》〈明拓〉唐初,石鼓出土于岐州雍县(今陕西宝鸡)。石鼓,为10个鼓形大石,每个直径约一米。现石上文字多已残缺,有一石甚至不存一字。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秦国刻石,文字居中,每石刻四言诗一首,歌颂国君出狩的功德,也称“猎碣”,被尊为“石刻之祖”。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宋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门言礼之精义”。中国古代,礼是区别尊卑贵贱的,不同的人采用的礼节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强调差别,则易离心离德;而且,礼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维持秩序──一种和谐、太平的状态。儒家的礼治观,是让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处。换句话说,“别”是礼的手段,目的还在于“和”。有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含义丰富,直指核心。
  • 从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质和意识的起点,这个追寻创世本源的寻根过程,才是慎终追远习俗背后之最为深刻的文化底蕴。也是神传文化为炎黄子孙留下的一条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长史”竟然是这样的?!科学家终于承认,史前大洪水真实存在,难道《圣经》中记载的是真的?
  • 焚香静心,佛图澄和尚竟然还可以用香来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飘香?
  • 孝悌是孔门教人的起点。《孝经》讲,“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简单的说,最基本的孝,是赡养父母,“朝夕色养”,做子女的要爱护自己、修养品格,否则“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进一步,有条件、有机会的,子女做一番事业,为国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圣成贤,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 金丝桃的这个花语浮现眼前的是这样的画面:一边毫无保留绽放烟花般的绚丽光华,一边发出防御的警讯威慑──非诚勿扰!邪祟勿近!别看我如此纤柔娇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将承受我报复的后果。
  • 为什么“夫子温、良、恭、俭、让”就能得之?这里援引一段张居正教小皇帝的话,有这五者德容之盛,感动于人,所以各国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国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来访问于夫子,故夫子因而闻之耳。”也就是说,孔子之闻政,是因为其德行的感召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