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躁郁症影响大 宜关心孩子情绪

林璇音 / 成大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2日讯】躁郁症又称为双极性情感疾患,患者的情绪、精力、思考与行为会呈现两极性的起伏变化,也就是高亢期与忧郁期的变化。在躁期,患者持续性地情绪高昂或激躁、伴随精力旺盛;而在郁期,患者则持续性地情绪悲伤或易怒、伴随疲倦无力。

躁郁症并非成年人的专利,成大医院精神科统计95年至96年六月,一年半期间,在精神科住院的儿童青少年达23人(共30人次),年龄范围为11-18岁,其中15岁以下者有7人。这23人中,就有14人为躁郁症,占了六成;而15岁以下的7人中,有5位是躁郁症,占了七成多。需要住院的案例都是病情较为严重的,其余多数的躁郁症孩子都只在门诊接受治疗。

成人人口中,约有5%会罹患各种不同程度的躁郁症;而在过去,精神医学界一致认为孩童的躁郁症非常罕见,随着医师们对躁郁症的了解增加,近年来发现儿童及青少年的躁郁症患者有增加趋势,然而孩童期躁郁症诊断十分困难,确切的盛行率目前尚未有定论。

研究显示,若仔细追溯成人躁郁症患者的病史,会发现约有1/3在13岁之前就有症状了,另有1/3则在13至18岁间出现症状。也就是说,大部分成人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都经历过多年情绪不稳定的青春期或儿童时光。

然而,孩童年纪越小,诊断越困难,因为孩童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成人差异大。通常孩童不会有区分明显的躁期或郁期,而是呈现出一段长时间,从数月到甚至一年以上的情绪起伏,有时一天内有多次躁期与郁期的循环,甚至同时间出现躁症与郁症的症状,看起来就像是个情绪控制一直很糟糕的孩子。即使很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都未必有把握能正确诊断。

孩子出现躁郁症状,家长常误以为只是个性不好或青春期叛逆,拖延多年都未就诊。即使就诊,也可能被误诊为过动症、品行行为问题、对立反抗疾患,或者只是被诊断为单纯的忧郁症。若孩子的情绪问题已治疗许久未见改善,应再思考是否可能有躁郁症。

躁郁症对孩子的影响比对成人还严重。孩子们情绪发展尚未成熟,人格也尚未健全,在此时期得到躁郁症,容易对自我形象产生困惑;加上病情不稳无法正常上学,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都受到影响。

有一位17岁女孩来因忧郁及自杀企图住院。从病史发现她自15岁开始变得脾气不好,和爸妈唱反调、不爱读书、乱花钱、过度打扮、交男网友、喝酒抽烟,父母管束无力,只能放任她在外与男友同居;几个月后又变得无精打采、忧郁自卑、足不出户。再过数月又变得话多好辩、精力旺盛、花枝招展地在外趴趴走不回家。如此循环多次后,父母深感挫折,认为孩子已学坏,逐渐放弃,不抱希望。

经过两周的治疗,女孩的情绪逐渐恢复正常,女孩的父母才知道,是躁郁症让孩子荒废学业、交友混乱、染上恶习,决心要努力修复亲子关系。目前女孩持续服药,状况稳定,也重拾书本打算考职校,学习一技之长。

家长若发现孩子情绪过度亢奋、易怒,或持续低落、退缩等疑似躁郁症的症状,在带孩子就医之前,可先记录孩子每天的情绪变化,详细描述生活中较为特殊的言行举止,并可询问老师或同学在校状况,详实的纪录可协助医师更正确诊断。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