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韵舞春风(一)清平调

新唐人电视台
font print 人气: 192
【字号】    
   标签: tags:

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大家好!

很高兴又到了我们相聚的时间了,在这一季新的“天韵舞春风”里,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唐诗”,以及历史上一些有趣的名人轶事。除了可以怡情养性之外,还可跟着千变万化的诗文,遨游在无边的风景当中,远离紧张、繁忙的生活,开辟另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无论是王孙公卿,或是市井小民,几乎随处都有诗的踪迹。

譬如说,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个著名的皇帝诗人,他一生中写了近万首诗,但却没有一首流传的。有一天,乾隆皇和他的文学侍从,著名的诗人沈德潜等外出赏雪,,只见整个天地银白一片,大雪纷飞,乾隆皇一见大喜,诗兴大发,便高声吟诵道:“一片一片又一片”。这时众人在旁边纷纷拍手叫好,乾隆更加高兴,便大声接下去吟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正当他还要再数下去时,沈德潜赶紧一个箭步上前,跪下奏道:“皇上的诗太好了,请让臣狗尾续貂,完成这首杰作好吗?”。乾隆正不知如何收尾呢,一听此言,大喜过望,当下就恩准他的请求。沈德潜就朗声接上一句:“飞入梅花都不见”,最后一句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乾隆皇击节赞赏了一番后,高兴之余,随即解下身上所穿的貂裘赐与沈德潜,成了一段佳话。

而市井小民,他们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自得其乐,也有自己的诗兴,譬如说,谈到人世间的沧桑,不必长篇大论,细说从头,只要几句话就可以表达了,就像是:“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字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您说,传不传神呢?

而在盛唐之时,有一个青楼女子,因为能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结果身价倍增。当时的百姓,还抄写白居易的诗,拿到街上、菜市场去卖,或者用来换酒、换茶喝,就像钱币一样,可见诗早已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不是常常伴随在我们童年的梦里吗?

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而“唐诗”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尤其到了开元、天宝的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李白、杜甫就是那时的代表人物。那个时代的诗人,所表达出盛唐时期的风貌,是博大、雄浑、深远、超越的,这一切所构成“盛唐气象”,至今还让后人心向往之。

有一点很特殊的是,“盛唐气象”本来是用在“唐诗”中的说法,但现在也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而且是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的。整体来说,“盛唐气象”有一个很大的特色,那就是“开明”与“开放”,所以是海纳百川、气象万千,泱泱大度的。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李白描写盛唐繁华的名作──“清平调”。

唐朝的诗仙李白,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后大足元年,死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自幼博学而才华洋溢,四十二岁时,被召到长安,贺知章读到他的诗文后,赞叹他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并向唐玄宗推介,担任“供奉翰林”一职,因为才高气傲,不见容于玄宗周围亲近的人,于是玄宗就送了他一笔钱回家乡去了。李白才气纵横,人们称他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人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李白在长安期间,曾应玄宗的要求,写了三首《清平调》,是李白在长安期间,所创作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诗作之一。

相传在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栽种了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真是姹紫嫣红,缤纷一片,好看极了。有一天,玄宗和杨贵妃两人,带着宫中最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兴致勃勃的前来沉香亭赏花。对着如此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怎么可以没有音乐呢?

可是玄宗觉得这种情境太美了,对着这么好的花儿,这么美的爱妃,旧的歌词是不能表达这种情趣的。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下笔如飞, 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呈上。

玄宗看了之后十分满意,当下便命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这时杨贵妃也快乐的饮美酒,听新曲,玄宗一见越发兴起,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此时此刻,真是意兴风发,痛快淋漓。

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以第一首最为出色,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说的是什么呢?贵妃身上飘逸的衣裳,就像那天上的云彩一样的美丽,而这些娇艳无比的牡丹,就像是贵妃的花容月貌。“春风拂槛露华浓”,和煦的春风,吹拂过园中的亭槛,而那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处,而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宫。像这样丰润娇艳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啊!

诗中巧妙又自然的,将杨妃比作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语句浓艳,焕发着生命的美好与光彩,读这首诗,真觉得如沐春风,花光满眼,充满了太平盛世的繁华风貌。

唐朝在后人看来,像是人间的神国,而我们的李白,是天上的谪仙,地上的诗仙。他用如此大气的手笔,描绘了天上人间的美丽情境,让后人傅诵一时,留下了无限想望的空间。

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进行到这里了,愿下次再相见!
--新唐人电视台节目.【天韵舞春风】第一集--
新唐人电视台http://www.ntdtv.com/xtr/b5/aMain.html

更多:李白诗词欣赏:将进酒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高兴在“笔墨传奇”中又见面了!今天我们要接着跟大家谈一个“红楼梦”中的精彩人物---“晴雯”,以及她的故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知己丫鬟俏晴雯”。
  • 今天我们还是要紧接着上集,跟各位继续来谈红楼梦中,“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

    (一)
    在上一集的最后,谈到在众丫鬟中,香菱是与众不同的。提起香菱的不同,在薛宝钗,把她带进大观园的那段日子里,倒是特别值得一提。

  •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人,是从头到尾贯穿全书的,而书中所有的富贵温柔,繁华落尽,和他都有关系。这个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他出生时,嘴里竟然含着一块玉,据说,那玉上,还有“通灵宝玉”几个字。因此,他的名字也就叫做“宝玉”了。
    宝玉、宝玉、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这个“挣不断命运枷锁的贾宝玉”!
  •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这个人物出场之前,我们就听到了关于他的几个传说,这在上集便已交待过了。第一,荣国府里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又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的字迹,因此取名为宝玉。第二,传说宝玉过周岁生日时,政老爷要试试他将来的志向。便摆了无数的东西,让他抓取。谁知他什么都不要,只抓些脂粉钗环来玩。政老爷便大怒了,说:“将来是酒色之徒耳!”第三,传说他长到七八岁时,虽然淘气异常,但是聪明绝顶,说起孩子话来更是令人惊奇,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
  • 我们接着再来看几个宝玉的故事吧!宝玉虽然喜欢整天在姊妹、丫鬟群里混,愿为她们效劳,爱吃她们擦的胭脂。但是贾宝玉也交男性的朋友,而且上至“北静郡王世荣”(14回),下至与他同龄的顽童都有。他们之间真诚相待,宝玉曾说过,为了他们,就是死也情愿的。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 古代诗人常借月光来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因为月亮的清辉是两地共有的,所以这里作者要赠送的是思念之情;因为相隔两地,不能将这浓浓的思念亲手送给你,那我们还是期待在梦中相见吧!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其中“鸥鹭忘机”典故出自《列子‧黄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识人亦然,不仅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还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遥知马力,岁久见人心。”
  • “巴山夜雨涨秋池”言外之意是说,本身秋天因为天时的关系,河水开始上涨,河道开始畅通,就让人有想回家的冲动,更何况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涨了,河道已经畅通,能不想念吗?而第三第四句中重复“巴山夜雨”四个字,是为了说自己在这个时候最想家。《唐诗绎》评曰:“于寄诗之夜,预写归后追叙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写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