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留德钢琴家谈古典音乐效应

2003年,李明蒨在台湾台中中山堂音乐会。(照片提供:李明蒨)

font print 人气: 21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岳芸采访报导)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创作力不佳,或晚上睡不着吗?让有“音乐之父”之称的巴哈(或译“巴赫”)以他悠扬婉转、寂静优美、庄重平稳的音乐特质,可以平静聆听者的心情,拉回涣散的注意力,沉淀思绪,放松身心,有助于一夜好眠,德国海德堡大学音乐教育硕士李明蒨表示。

莫札特的音乐疗法较为人们所熟知,1993年加州大学首次研究“莫札特效应”,尔后又有《莫札特效应》(The Mozart Effect)一书,探讨音乐的身心灵疗法,巴哈在音乐的效应方面不像莫札特那么“声名大噪”。

李明蒨认为,巴哈的音乐因为结构繁复需要去引导怎么欣赏,而莫札特的音乐旋律清新、活泼、悦耳,大众就比较容易接受。

“巴哈的《赋格曲》结构严谨,反映音乐所包含的数理和谐之美,像是1:1、1:2 或2:3等。他首次为‘平均律’的创作竖立典范,影响极为深远。巴哈的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演奏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因此被敬奉为‘圣经’。所以一旦领悟巴哈的音乐精髓,就会沉浸其中难以舍弃。”

“巴哈是巴洛克晚期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不少宗教音乐,有何特色?”记者问。

“巴哈的创作在赞美上帝,呈现出来的音乐是神圣、庄重、祥和,譬如这首曲目〈耶稣是众人仰望的喜乐〉,平和而感性,可抚慰人们的心灵。”李明蒨说道:“此外,他把数理概念融入创作中,法则鲜明,可活化左脑的思考逻辑,条理思维有助学习。有人就说,巴哈如果不是音乐大师,大概也可成为科学家、数学家。”


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Eisenach,今之东德),海顿、莫札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都深受他的影响,足见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图片来源:互联网)

“来首莫札特 使人心旷神怡”

“艺术家向来追求完美,而完美主义者通常难以轻松,容易给自己带来精神紧绷,甚至导致疾病都有可能。”李明蒨表示:“其实,有时候略微的不完美,也可造就不同的美感。”她就以有“音乐神童”之称的莫札特〈音乐玩笑〉交响曲为例,通篇充满不和谐的音乐元素。

“这首刻意表现不完美的交响曲,在聆听过程,令人感到趣味横生。所以面对无伤大雅的不完美,不妨以玩笑视之,或许有可能创造出更多不同体验的人生。”

《莫札特效应》一书曾提到,在办公室播放音乐几周或几个月之后,发现员工的工作绩效提高接近20%。李明蒨认为,莫札特的音乐很适合在办公室聆赏,像〈降E大调第四号法国号协奏曲〉曲风温和,音乐活泼明朗,也有助于纾解紧张压力。她并分享国外对花草喜欢听哪一种音乐的实验:

在影响植物生长因素的条件相同下,五个房间分别播放摇滚乐、乡村音乐、莫札特音乐、流行音乐、不放任何音乐。结果以放莫札特音乐那一间开花数目较多,听摇滚乐的植物几乎不开花,听乡村音乐与不放音乐的植物生长情形近似。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六岁创作第一首小步舞曲,九岁即完成第一交响曲。图片为莫札特辞世后,由 Barbara Krafft 在1819年所绘的肖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照片为首演《唐‧乔望尼》(Don Giovanni)的布拉格国家剧院,莫札特在1787年创作此歌剧,叙述一位游戏人间的风流骑士,玩弄女人,做尽风流勾当,终于招致天谴的故事。(照片提供:李明蒨,2006年)

照片为首演《唐‧乔望尼》(Don Giovanni)的布拉格国家剧院,莫札特在1787年创作此歌剧,叙述一位游戏人间的风流骑士,玩弄女人,做尽风流勾当,终于招致天谴的故事。(照片提供:李明蒨,2006年)

“聆赏贝多芬 体悟真正快乐”

有“乐圣”之称的贝多芬,在贫困与苦难中力争上游,音乐创作上努力不懈,一部部让人赞叹的作品不断问世,是古典乐派最富改革性的作曲家。李明蒨介绍,曲目〈给爱丽丝〉纯真优美,聆赏时可让人感受到赤子之心被唤回。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是贝多芬32首奏鸣曲之中最柔美的乐章,神秘、充满幻想,适合晚餐时聆赏,有助于身心放松。德国乐评家莱斯达布把第一乐章的音乐比作琉森湖上月色的夜景,于是称这首奏鸣曲为〈月光〉。

李明蒨提及,音乐大师在创作之外,追寻人生目标的历程有时也可给人很大启发。

“贝多芬的晚年作品第九号〈合唱〉交响曲,反映出一生在追寻快乐的心路历程。他曾经很努力地与命运对抗,也去追寻世俗认为的快乐、所渴望的甜蜜爱恋,发现还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到了50岁时,他由席勒的长诗〈快乐颂〉找到,跨越困境、尝受苦难,升华之后的快乐,才是人们应追寻的,并列此为座右铭。”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德国波恩出生即受洗,去世于奥地利维也纳,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琉森音乐节(Lucerne Festival)是欧洲主要的音乐节之一,举办地点位于瑞士中部的城市琉森。照片为琉森音乐厅。(照片提供:李明蒨,2004年)

照片地点为瑞士琉森,拥有世上唯一座落于湖畔的音乐厅“琉森音乐厅”。1938年,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创建琉森音乐节,单是音乐节的观光收益,就远远超过瑞士一年观光收入总数,足见当年乐坛的盛况。(照片提供:李明蒨,2004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近年致力于结合音乐与生活的李明蒨在留德期间,深刻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远超出她的想像,而台湾的古典音乐环境远逊于孕育古典音乐的欧洲,所以心里就有股动力,想要把音乐的好,传播分享出去,自己的收获竟比付出的还多。

她说自己每天早上都要由电台收听古典音乐,音乐真的很好用,像巴哈的音乐曾被誉为有如吃饭一样每天都要听的,而巴哈自己到了晚年,白内障手术失败,情绪低落。当时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位女高音,每天唱歌给他听,抚慰他的心,帮他度过低潮。

她也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说,每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当觉得无助或脆弱时,都可藉由音乐来给予力量。外在的环境虽然难以改变,但注意自己内在的问题所在,寻找合适的音乐来欣赏,强化内在的力量,事情就会有所转变。


李明蒨(右三)与学生在2006年参加奥地利萨尔兹堡音乐节(Salzburg Festival),萨尔兹堡是莫札特诞生地。(照片提供:李明蒨)

◎ 李明蒨小档案

现职:台湾海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讲师,开“音乐家纪事”与“音乐治疗”课程
留学:1991年18岁高中毕业到德国留学七年
学历:德国海德堡曼汉音乐大学音乐教育硕士
德国科隆音乐大学Aachen分校钢琴演奏硕士
著作:《琴键上的咖啡馆》《德国晃荡学琴簿》《钢琴演奏的理论与实际》

制表:大纪元记者岳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18届金曲奖“传统暨艺术类颁奖典礼”今天6月2日在台湾内湖自由广场举行,由郎祖筠、赵自强主持,而其中备受瞩目的是,记录2006年桃山国小全体师生与大提琴家欧阳伶宜所共度的一段夏天音乐课,他们共同创作出“桃山小学的夏天音乐课”,在众多强手的角逐下,获得跨界音乐专辑奖,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由“方铭健的文艺复兴世界”获得,最佳民族乐曲专辑奖由“如是宁静─成公亮古琴独奏专辑”获得,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则由“春华秋水”徐伯年获得。
  • 【大纪元6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二十九日专电)纽约幼狮青少年管弦乐团七月上旬在四个亚洲城市巡回演出,这是乐团成立以来第五度前往亚洲巡演,演出曲目有古典音乐、流行乐曲、百老汇电影音乐和台湾名曲与民谣。
  • 【大纪元7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余雪兰/嘉市报导〕古迹教堂,不只可以做礼拜,也可以变成剧院,上演令人感动的古典音乐会!
  • 第三十八届国际冬季音乐节今天在素有“巴西小瑞士”之称的乔尔敦平原市正式登场,至二十九日为止,将有四十八场国际水准的古典音乐表演献给所有爱好者。
  • 生病了要吃药,然而药有三分毒,吃重了可能伤身。像台湾中南部地区每百万人口有五百一十四人罹患尿毒症,医生质疑这是滥用中草药或止痛剂等造成 类似这类吃药产生副作用的事件多的不胜枚举。 为此,科学家研究“古典音乐”,希望提供另类“不吃药”的神奇疗法。
  • 德勒斯登的瑰丽,谱写在古城王宫建筑的飞檐走壁之间,一如带着晶莹露珠的蓓蕾花瓣,争相盛开在每吋凹凸不平却满溢沧桑美感的鹅卵石大道上。这里的音乐成就亦然,多少扣人心弦的乐章和戏剧,数百年来不曾间断地由古典音乐大师们创作演绎,教人实难想像;如果德国音乐界少了德勒斯登,那流逝的光芒会变得何其黯淡落寞……
  • 享誉国际乐坛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将由知名指挥巨星杨颂斯(MarissJansons)率团首次来台,成为两厅院欢庆二十周年的“经典二十”系列古典音乐节目的精彩压轴。目前音乐会已开始售票,开卖九天,票房已逾三成,看来好节目是受到观众支持的。
  • 【大纪元8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先凤台北二十九日电)乐评家焦元溥花费近五年的时间,凭着对古典音乐的热情及知识,以及对音乐诠释的好奇与探索,遍访各地钢琴名家,完成“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他采访了五十五位顶尖钢琴家,在五十三万字的篇幅中呈现跨越欧、美、亚洲的精彩纪录。
  • 【大纪元9月6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综合报导)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神经元》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音乐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激动和反感的程度,甚至会影响人们集中精力的程度。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