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财富是什么?

吴惠林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9月22日讯】“理财”是绝大多数现代人热衷和必备的功课,理财的目的想必是要获取更多钱财,累积更多的“财富”,其最终目的应在增进生活福祉、快乐。如果是这样,偏向有形资产或钱财的财富,真是快乐幸福的源泉吗?我们由数个案例来探讨。

其一,中央社伦敦2006年5月3日专电,根据Gfk NOP公司为当时即将开播的英国广播公司“快乐方程式”节目,对1千名民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民众中只有36%表示“非常快乐”,56%表示“还算快乐”,5%的人“不太快乐”,而3%的人则是“非常不快乐”。对照1957年盖洛普进行的类似民调,有52%受访者表示非常快乐,42%则说“还算快乐”,似可发觉50年来,英国人的快乐程度已大幅降低。

该项调查还问政府的要务是“让大家更快乐”,还是“让大家更有钱”,81%受访者将前者列为优先要务,只有13%的人希望拥有更多财富。至于什么才是快乐的泉源?48%的受访者认为“美满的感情生活”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知道,随着经济成长,人类的物质愈来愈丰富,也愈来愈有钱,但英国人却表示愈来愈不快乐,显现出“金钱难买快乐”的事实,而英国人认为快乐和有钱并非正向关系,他们觉得“感情生活的美满”才是快乐的泉源。这样子的反应可以适用全世界的人类吗?毕竟“人是感情的动物”,生为人,追求快乐应是天经地义的,而自第二次大战结束,各国风起云涌追求经济成长,宗旨也无非在增进人民的福祉,也应可说让人活得更快乐。不过,迄今科技突飞猛进,所得数十倍增长,人是否更快乐了呢?

其二,1994年9月初香港“研究调查组织”发表了一项对数个亚洲国家民众有关“快乐指数”的调查,结果发现日本人是亚洲地区最不快乐的,而名列亚洲四小龙的台湾与南韩,也颇多不快乐的人。反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这些热带国家的人民却都较为快乐。如果以经济发展或经济成长程度,抑或国民所得的高低来看,似乎就会有所得愈高的国家或地区,其人民愈不快乐的印象。有人于是以古人所说的“金钱买不到幸福”作注解。

其三,2003年2月《商业周刊》曾报导,日本在经历十多年的低经济成长之后,东京都会区上班族依旧熙来攘往,百货商场依然整洁明亮,而逛街的人也都笑容可掬、且精神抖擞。到底是东京都会区较特别,或者日本的经济实力未受损伤?据报导,日本当时的确陷入长期不景气,奢华的消费文化消减,应酬交际的人也大幅减少,以致银座妈妈桑的小费收入锐减四分之三,日本人的外食支出跌了三成二。与此对应的现象是,日本人下班后早点回家、喝两杯小酒,就感到是最大幸福,而 2002年底日本的热卖商品中,带回家的DIY商品以一年超过20%的高速成长。

我们的印象中,日本男人有“大男人主义”,将“男主外、女主内”发挥到极致,即使早早下班了,也会在外七拖八拖的晚回家,否则会被人看不起,而且自己也会觉得没面子。但在不景气时,日本男性不只变得比较喜欢“回家”,回到家后也开始帮忙家务。甚至日本几家大百货公司,在男厕设尿布台。《商业周刊》的报导指出,“日本在表面的经济、消费不振阴影下,更深层的社会、人际关系、甚至价值观已经发生质变……停滞的经济却带来社会面貌巨大的改变,这是大家原先都没想到的”。

这项报导强烈暗示,经济不景气不只没有折损日本人的幸福、快乐,反而让日本男人不知不觉地丢弃大男人心态,将“家庭是避风港”的气氛找了回来,更有意思的是,连最困难的“价值观”也很自然地改变了。“家庭”是幸福快乐的源泉,不是不景气中日本人才有的感觉,2003年3月《远见》杂志对台湾的本国企业与外商公司中高阶层管理人员调查,“美满的家庭”是受访者心目中认为最值得追求的目标,也就是“快乐的泉源”。回到当前,日本经济已显着复苏,日本人会不会又故态复萌?又要变成生产机器,男人又将家庭抛下,又将好不容易寻得的幸福再丢弃?

回头看台湾,唱衰台湾经济仍然此起彼落,但纵使十多年来的所得真的原地踏步,而物价会飞涨,是不是反会像日本景气低迷年代的日本人找回真正的幸福感呢?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但心境的转变总在“一念之间”,由英国和日本的例子,台湾人民不是不应该为所得没增加发愁,而应追求真幸福、真快乐?毕竟“财富”不只是物质性财货和金钱而已,还应包括无形的精神性东西,后者或许更是幸福、快乐之源,这是不是从事“理财”行为应具有的观念呢?◇(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吴惠林 : 大家一起来过“简朴生活”!
大家一起来严防中国经济海啸
吴惠林:节约消费才能“永续发展”
香港主权移交:十年中流砥柱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