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评论:香港新式政治传媒崛起

吴达编译

人气 2

【大纪元1月27日讯】或许读者已经注意到,新式传媒对二零零八年美国总统选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总统候选人运用网络宣传自己,包括透过互联网筹款、网上招募义工、设立政治博客、自制Youtube推销自己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东亚政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杨区丽洁(Rikkie L.K. Yeung)博士在《香港期刊》(HK Journal)二零零七年冬季号发表〈香港新式政治传媒崛起〉专文,探讨新式传媒在香港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影响。

香港数位政治起步

杨博士指出,香港数位政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美国,这主要是由于〈香港基本法〉的限制,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因素。香港的政治界现在逐渐了解数位政治的潜力,在今年三月特首竞选中,候选人梁家杰及曾荫权的博客,对在香港还没有成为气候的政治博客引起很大回响,预期这项新传媒很有可能在今年即将举行的选举,以及二零零八年的选举中更为普及。


香港的网际网络普及率均超过百分之六十九,排名世界第九名。图为二零零五年香港3G展会期间,现场提供参观者上网。(AFP)

然而,香港仍然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美国及香港的网际网络普及率均超过百分之六十九,分别排名世界第八名和第九名,然而香港的家庭宽频普及率超过百分之六十六,在全球排名高于美国。但香港政治人物运用此等技术的普及率不若美国,也因此,香港的数位政治的发展,反而是由下往上的趋势,由大众发挥网际网络的影响力,发动大规模抗议活动。

二零零三年转捩点

毫无疑问的,二零零三年是香港民众运用网际网络发展数位政治的转捩点。当年春天,由于来自中国在香港爆发的SARS疫情,使得学校被迫关闭,商业活动急剧减少。多数市民只好留在家中依赖互联网通讯。当时在SARS爆发之前,香港民众已经在策划抗议活动,反对特区政府在中共的施压下有意通过基本法(即所谓的二十三条立法)草案。尤其是中产主流阶层,担心该项立法将剥夺人民应享有的自由,并且厌恶香港政府有意强渡关山通过该项恶法。

因为SARS的关系,使得被迫留在家中、对香港特区政府未能有效控制SARS疫情而有所抱怨的香港人民,透过网络聊天室讨论该法案,并且广发电子邮件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七月一日的抗议活动。例如,颇受欢迎的重建香港网站(rebuildhk.com),就是一名自由的网页设计师,他对政治一无所知,只是因为 SARS被迫留在家中而多出来很多的时间,因此而架设的网站,藉以表达反对政府的意见。

当年的七月一日,多达五十万的香港居民走上街头,发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互联网即是促成这场活动的幕后英雄。七月一日的大规模抗议事件,确实对政治冷漠的香港,创造重大且和平的转捩点。自那时起,香港民众透过网络新科技,自发动员每年的七月一日集会、其他的群众抗议活动和民主运动,已成为一个惯例,而且所使用的工具除了电子邮件、聊天室及网站外,还有手机短信(SMS)。手机短信在二零零五年支持民主集会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香港民众透过SMS 及电子邮件,动员数万人加入抗议行动,以确保民主派的立法议员不会投票支持曾荫权扭曲的政治改革方案。


二零零三年七月一日,多达五十万的香港居民走上街头,发动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互联网是促成这场活动的幕后英雄。(AFP)

〈香港基本法〉的限制

香港民主运动运用新型传媒还属早期发展阶段,更深层的挑战是,香港的政治体制削减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及政党发展,特别是香港间接选举制度的设计,只是为了将既得利益制度化,并没有把人民意志放在第一位。因此,候选人没有必要为了选区不超过数百人的选民,投入资源在新式媒体的竞选活动。

这样的政治体制很难鼓励创新。在香港,民众的政治冷漠及对政治人物的不信任,虽然是个问题,但大多数的政治人物从未想过开发新式媒体的必要性。然而,撇开政治体制的因素,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新式传媒,确实可以促进民主参与,包括提高政治热情、提供另一种发表意见的途径等。

新式传媒影响选举


新式传媒除对香港政治发展而言,提高人民的参与度,克服政治冷漠及减少政治体制中部分的偏见。(AFP)

杨博士在专文中指出,在二零零四年的立法会选举中,有更多的候选人在网站上张贴其电子竞选手册。此外,香港的智库思汇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为鼓励投票,架设一个非党派的网站vote04.hk,提供相关选举的信息、民意调查、评论及论坛。新式传媒在香港选举中最有效地运用,当属二零零四年选举中支持民主运动项目之一的“走出投票(get-out-the-vote,gotv)行动”。

另一项令人鼓舞的发展是在二零零六年的选举──两名候选人的博客。由于文化使然,香港人习惯以语言或视觉方面的形式进行沟通,因此香港的博客多为图片而少见文字。对政治而言,文字是较能清楚表达理念的方式。因此,香港二零零六年特首选举候选人之一梁家杰在当年十二月突破传统竞选方式,架设选举博客,另一名候选人曾荫权也只好设立博客。广大的媒体于是经常报导二人的博客,并且引起民众的关注。在虚拟世界中,梁家杰获得选民支持,处于领先的地位,在竞选后期,他的博客的点击率每天达数千次,甚至登上雅虎博客统计表的榜首。

促进民主参与但面临挑战

杨博士最后在总结中表示,随着数位政治的发展,香港新式传媒面临长期资金和人力投入的问题。在美国受欢迎的网站有广大支持者,可以提供捐款及义务服务等,以维持新式传媒的运作。而香港的市场规模太小,支持者人数远不及美国,另一个问题是,这些新式传媒很容易遭到破坏,如黑客入侵以及可疑的幕后黑手的破坏。

不过,新式传媒这几年对香港数位政治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香港民众已学到了正面的经验,也就是,即使在不完全民主的香港,也能透过新式传媒发动政治动员,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克服政治冷漠及减少这个政治体制中部分的偏见。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46期【西方看中国】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中国出口通货膨胀?
商业周刊:碎裂中国
中国器官交易与迫害法轮功黑幕
克林顿夫妇募款丑闻与中共的关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