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第一步练习放下

斋藤茂太

人气 33
标签:

类似G先生这样满怀理想的人,表面上看来,像在追求一个完美无缺的生活方式,然而,实际上他们却往往因为不知满足而经常对自己失望,鲜少能够静下心来观察自己。我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逐渐从厌恶自己转而为忧郁成疾。

这样的人必须先学习接受现实。

遇到类似G先生这种类型的人,我最常运用的方法是──不断的赞美。
好比说,“原来你所从事的是绿化环境的工作啊?这个公园的花圃竟然也是你设计的?多亏这块花圃,一定有很多人在这里得到不少心理慰藉……你的工作真有意义!”

听我这么一说,我想G先生多少会修正一点对自己工作的认知,“是喔……听起来我这设计花圃的工作也还不错嘛。”

三岛由纪夫在他的作品《夜里的向日葵》里写过一句,“要说人生下来最先学会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放下’。”

人生永远不可能事事如愿。人生永远必须接受现况,不断重复的放下理想而后重生。就某个角度来看,这就是生命的现实。

俗话说“放下乃心灵的养生”。乍听之下,“放下”会让人以为是一种“屈服”,其实不然。真正的“放下”是一种价值观的选择──选择快乐而非选择痛苦。

当不断反复的“放下”之后,你反而会发现更容易找到新的希望,产生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

那么,如何激发人“放下”的动力呢?必须先藉由“赞美”来激发出本人对于自己的“满足感”。

藉由“理想”激励自己并无不妥,但是,如果真想让梦想成真,你就必须懂得适时鞭策与善诱的技巧。

真正的老师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严师”。他同时也必须懂得以温和的态度来包容学生脆弱的心灵。

有趣的是,一旦我们懂得了接受现实,理想非但不会变成一幅画在沙地上的图画,反而会变成一个更清楚、更真实的目标。

所以,当你依照设计完成了一处公园的花圃,你应该用力赞美自己、奖励自己。
这种鞭策与善诱交互使用的方法,同时也该应用在你的生活当中。

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十次的善诱配合着一次的鞭策,我想是恰到好处的。要让孩子不只有留下被父母责骂的记忆,同时也得留下被赞美、鼓励的记忆。

如此一来,父母的教育才会真正为孩子往后的人生产生正面的影响。@

摘自 《快乐上班族逆向思考法则》 春光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退抚基金前4月自台股获利约23亿
逆向思考: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
逆向思考:改变执著于擅不擅长的念头
逆向思考:不要期待顺利完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