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谣(30)啊!我的太阳

张鼎奚
font print 人气: 92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6日讯】意大利民谣《啊!我的太阳》(’O sole mio)是在初中时音乐课本学到的,不过在升学主义联考过关的我,却因为不会看读五线谱,初一时被盛怒的音乐科任林树兴老师用点名板搧了大耳光,从此我形同音乐课的中辍生了。对所有的音乐课一概视为畏途,对这首《啊!我的太阳》,除了因为意大利文的歌名还记得外,其他的名曲教唱,全部都敬谢不敏,即使林老师钢琴弹得再好,也都激不起我的音乐课的喜爱了。甚至到了高中后,要成立班级合唱,我也是少数漏网的同学。

幸好这首《啊!我的太阳》后来被猫王普里斯莱(Elvis Presley)翻唱成英文版的《It’s Now or Never》后,他磁性的嗓音实在太迷人了,才让这首意大利民谣改用英文的面貌接近我这样一个“音乐白痴”,甚至连英译的歌名(It’s Now or Never)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反而是音乐课本上正经八百的歌词,激不起我任何的共鸣,甚至还怀疑填词者蓄意扭曲原作。

歌名《’O sole mio》中第一个字O是冠词,第二个字Sole是sun的意思(太阳),第三个字Mio意思是mine(我的),整个串起来的字面翻译应该即是“我的太阳”,和教科书的译名“可爱的阳光”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把当年国共对峙的政治背景给考虑进来,就会体谅填词者避开被“我的红太阳”牵连的恐惧与无奈。


http://www.youmaker.com/

《可爱的阳光》歌词
可爱的阳光,雨后重现辉煌,映照花上水珠,粒粒闪金光!
和暖的花园,充满玫瑰甜香,在阳光温怀里饱享着慰安。
但在我心中充满希望,因为你眼中柔润光芒,
直入我心的深处驱散一切,一切忧伤。

这首《啊!我的太阳》创作于1898年,原来是意大利中部古城那不勒斯(拿坡里)的歌曲,传唱至今已逾110年之久了,“O sole mio”在意大利更是餐厅、旅馆爱用的店名了。不过,这首歌曲的版权并不属于公共财,它的版权保护要到2042年才会解除的。

等到步入社会,才渐渐把对意大利的刻板印象,从课本上的联考考题“二战元凶︰意大利,墨索里尼”逐渐丰富到那些Gucci, Armani等名牌,和三大男高音。也开始体会到音乐无国界,当他们唱起《O sole mio》,虽然歌词完全听不懂,但是还是能感觉到演唱者唱得韵味十足。

初识一首世界民谣,到想要好好了解它,前后竟然推迟了近数十年的光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代表着一段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单纯时光。过去几个世纪中,许多艺术家都试图重现这种心境,但没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儿时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译: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忆的钢琴短曲组成的套曲。
  • 马克斯·布鲁赫并不是第一个受到苏格兰忧郁美感而有所启发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和海顿早在他之前编写了数首苏格兰民歌,而门德尔松则由此创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岛序曲》以及他的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
  • 数不清的故事,流转在四弦之间。在这崭新的世纪,请您来听一首新的琵琶曲,将可荡涤万世愁情。
  • 神韵音乐除了中西合璧的独特配器、交响乐团的特殊编制,以及传递纯善纯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节目中,指挥陈缨还将为我们揭示另一个特点。它是什么呢?
  •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天国与人间虽相距遥远,却又在关键时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随着大锣声响,看那满天众神,云集在仙气缭绕、金碧辉煌的天庭之上。创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回响,木管与竖琴的下行音型,描绘着众神佛随主层层下走入凡尘之壮阔景象。他们在人间开创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与文化之黄金时期。温婉的弦乐仿佛仕女们尔雅灵动的舞姿,振奋的鼓声犹如男子们苍劲的步伐,赞颂着神传文化在人世的辉煌!
  • 第一乐章(非常热情的快板)充满力量和柔美,同时有着强烈的音乐对比与强度。在曲式结构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鸣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创新手法也为后来的音乐流派奠定了基础。音乐开始立即进入的小提琴独奏、提前写好而非即兴演奏的华彩,以及乐章间的紧密连接以致观众几乎无法鼓掌⋯⋯这些对于当时的观众都是很新奇的体验。
  • 第一乐章,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如梦似幻,极具张力的色彩变化,犹如置身一场冒险,游历神秘与狂喜,尽览沉郁与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绚烂的终局。此曲充满了布拉姆斯的创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风与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为音乐长河中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品。
  • 这首完成于1877年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专门为大提琴和交响乐团所作。在当时的音乐界,音乐家们的品味早已从古典时期对精致和规范的追求转为浪漫时期对激情和戏剧性的渴望。
  • 这首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作曲家晚年时的作品。德沃夏克当时正任职于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尽管作曲家创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维翰也曾多次委托他为大提琴创作协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对乐器的独奏能力持保留态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维克特·赫伯与纽约爱乐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才深深打动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终于决定为大提琴谱写协奏曲。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