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活化石稚鲎量渐减 野柳特展唤大众重视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0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卞金峰台北县二十九日电)存在世上长达四亿多年的“活化石”鲎,原在台湾西部、澎湖与金门沙滩都常可见到,但根据研究,2003年至2007年的稚鲎族群密度正在减少当中,为呼吁民众及政府正视这项生态问题,野柳海洋世界特别举办活化石“鲎”的特展,希望唤起大家对“鲎”物种生态的重视。

野柳海洋世界人员指出,鲎的长相像虾又像蟹,外国人称为“马蹄蟹”,因外型与头盔相似,也有“钢盔鱼”的绰号,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硕大的雌鲎总是驮着瘦小的丈夫匍匐而行,故鲎又享有海底鸳鸯鱼及夫妻鱼的美称。

研究人员也表示,鲎从四亿多年前至今仍保有原始而古老相貌,也有“活化石”之称。从事台湾三棘鲎保育多年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陈章波表示,以往鲎在台湾西部、澎湖与金门沙滩相当常见,但因人类捕杀、海水污染及海岸地形受破坏,现在台湾本岛的鲎几乎已经绝踪;目前野生的成鲎族群仅零星分布于金门、澎湖一带,而稚鲎仅存在金门潮间带。

陈章波还说,根据稚鲎族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金门的夏墅及位于古宁头鲎保护区内的北山、南山一带,自2003年至2007年间,稚鲎的族群密度正在减少当中,若不积极关心及保护这个物种,台湾恐怕要绝“鲎”。

陈章波指出,台北万华龙山寺入门前的一对石刻上,分别刻着“章鱼”与“鲎”,代表“彰显孝道”,因为“孝”的台语与“鲎”的音相同。

野柳海洋世界经理钱建龙也表示,以前台语称抓奸为“抓猴”,传说也是从“抓鲎”的谐音转化而来的,因为鲎又称“夫妻鱼”,每年的五月到九月,配合潮汐,在农历初一或十五,成双成对的鲎会从沿海游至高潮线附近产卵,公鲎紧紧抱住母鲎,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感情有多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