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与玩具(上) 选购篇

叶子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在宝宝的世界里,玩具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市场上的玩具又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那么选择玩具时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玩具的安全性

医学博士阿尔文•伊登曾撰文指出全球每年有大量的儿童因玩具而受伤,包括割伤、烧伤、受惊或窒息。受伤的原因大多归咎于缺乏看护,误用玩具或使用不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因此作为父母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时,安全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例如三岁之前的孩子,仍有把玩具放入口中的习惯,所以家长应避免买长度小于4mm的玩具,或者易拆卸成小部件的玩具。

注意玩具是否有尖利的边缘或突出物,否则易造成孩子被割伤、刮伤、刺伤等。

检查填充玩具上的小部件是否牢固,确保小孩不能拉掉玩具上的眼睛、纽扣等而误食窒息。

玩具的表面涂料应为无铅涂料,布料和填充物应是抗火材料。

玩具或玩具包装袋上的绳索,婴儿床上的悬挂玩具有造成缠绕、勒住孩子的可能。

气球破裂后的碎片易造成儿童窒息,破裂后的气球应立即丢弃。

有些发音玩具发出的声音如果太响,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玩具要适合孩子的年龄

玩具一定要切合儿童的年龄,要与孩子的智力水准、能力水准相当。如果太复杂,孩子玩不好会产生沮丧、烦燥等心理;相反如果玩具过于简单,孩子又会觉得无聊,丢到一边。因此注意玩具包装或说明书上的年龄段很重要。
买孩子喜欢的玩具

有许多家长凭自己的感受 给孩子买玩具,如自己认为好玩的,孩子会喜欢的就“擅作主张”买回来,哪知孩子却不喜欢玩,很多钱买回来的玩具就被束之高阁。要想买孩子喜欢的玩具,家长就要观察孩子喜欢哪一类的玩具,引导孩子自己选择玩具。

有许多欧洲家长,每个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用于购买玩具。如果超出这个预算就买不了玩具,这时孩子就要打工赚钱,用挣来的钱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样来之不易的玩具我想孩子也会备加珍惜。
选购不同类别的玩具,注重创造性、智力性的玩具

按照各种玩具不同的特点,玩具大体可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是想像类 (Imagination play),如玩具厨房,医生的医药箱等;建筑性玩具(Contruction play) 包括积木,各种连接性或拼块玩具;创造性玩具 ( Creative play)如画画、橡皮泥、剪纸、贴画、玩沙子等;运动类玩具(Physical play) 如自行车、球类等;最后一种是各种卡片式或棋类游戏(Board game),如跳棋。

尝试各种不同的游戏对发展孩子的智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三岁以后的孩子尤其喜欢一些智力性的玩具,例如小小的拼图,即加强了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又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待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为父母,您有没有经历过带着您得“小不点”出门的时候,不是忘记了水瓶,就是忘记了外衣?忙乱中常会后悔自己没有考虑得周全一些,否则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外出前能事先准备好一些物品,就可以避免手忙脚乱的情形出现,让出行变得更加愉快。家有幼儿的父母们,不妨试试看喔!
  • 家长朋友们,在孩子面前请不要吝惜您的赞美和笑容。赞美和鼓励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失的阳光与雨露,会让他们更加自信愉快,也会令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如果您想培养一位健康、自信、快乐并有主见的孩子,请您用心的去发现孩子点点滴滴的优点并加以赞美。
  • 读书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语言的输入过程,读书、听故事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朋友能经常给小朋友们读读书、讲讲故事,将会大大增强他们的辞汇量和对语言的领会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能力。
  • 学者Mikulecky研究发现,优秀阅读者的父母有以下特点:他们只是帮助孩子阅读,而非只是简单的教授。他们不会让孩子心情沮丧,而是鼓励提问且具有幽默感,他们喜欢猜想故事情节,他们鼓励孩子多读并讲诉自己喜欢的故事。
  • 我建议家长朋友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多增加一些让孩子了解社会的机会。为他们多打开几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户,也许孩子在其中就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将来人生的方向。
  •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经历一些“坏日子”。在“坏日子”里,一切好像都与您不对劲......父母这个角色有时充满了快乐,但同时也是一个压力很大,让人身心都很疲倦的事情,由此引发的生气、发火、压力过大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把这种负面的情绪降到极低点。

  • 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友谊是一种社交能力,对于孩子认识自己、他人与周围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减少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甚至于对于孩子成年后与异性的正常相处,事业的成功都不无关系。如果家长朋友们能在这一方面多多关心支援儿童的的成长,可能会起到一些积极的效果。
  • 中国自古就有“揠苗助长”的故事,农夫为了自家地里的秧苗长得快一些,就把每颗秧苗拔高了一点儿,结果这些秧苗不但没长高,反而很快就枯死了。心理学家David Elkind 在25年前就提出了“催促儿童 (Hurried child) ”这一问题,25年后的今天,他认为这种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孩子们变成了外表稚嫩、内心复杂的“小大人”。
  • 一次我与一位心直口快的南非老师聊天,她半开玩笑的对我说:“你们中国家长在一起讲话的时候像在互相喊叫一样,声音太大了,还有许多中国人在超市里购物时推来推去的,为什么会这样?”听到这儿,我不禁汉颜,惭愧地很,我不也有这样的问题吗?众所周知,中国家长以重视子女的教育出名,可是由于在大陆“受党文化”的影响,我们自身存在着许多自己都没有认识到的“粗鲁”行为,就使我们有时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
  • 我一岁大的女儿喜欢跳舞。一听到音乐,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脸上都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然后靠在沙发、椅子或父母的腿上,开始左右晃动还有踏地板。有时,她小小的心灵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她的四肢着地来回摇晃,或者小心翼翼地抬起一条腿做出旋转的动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