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孩的前世》卡洛鲍曼访谈录(中)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 ,

R ─ 记者
C ─ Carol Bowman (《我家小孩的前世》作者)

R:在你未有你儿子的经验之前,你相信轮回转世吗?

C:60年代末当我还是位大学生时,我有些研究佛教与印度教的经验。我开始阅读有关轮回转世的书籍,这对我极有意义。所以在这点上,我将用一种较抽象哲学层面的可能性而非事实层面的方式来说明。当我的孩子有这经验,我非常愿意接受这事实,并且我了解轮回转世可以是部分真实与个人的。我们也可以明白稚龄小孩自然地记得前世与死亡。有些事情发生在7岁左右,或许这些记忆会随着心智上的发展模糊掉。通常我们较受限于事实,但我想很多孩子有这种记忆。

R:你以前就相信轮回转世之说,那么你儿子的经验是否对你有任何的改变?可否就你在你的生活,轮回转世及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的人际关系的观点上谈谈。

C:我认为我孩子的经验完全改变了我对人生与死亡的观点。他让我了解到:生真的是死亡的延续。因为我想即使成人了我们接受轮回转世之说也只是在理智层面,一直到我们有些有力的证据才接受这是真的。有些事情发生在我们个人生活中这令我们相信,也看到了事实真相。

发生在我孩子身上的有记忆,特别是我儿子,他的经验是如此明显,而且结果是如此戏剧化。我想这帮助我了解为何我们会对某人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我们觉得我们对某人有深的关系。就我现在来看,我相信那是因为我们在前世已认识他们了。有时我们都一起再来这世,或者我们的生命是互有交集的,生命是有互有关联的。它不是杂乱无章的。藉由轮回转世,我真的了解了我们如何互相牵连着,对我而言这是生命的基本。

R:说到关联,你是否见过任何有关人在前几世有业力关系而转世到同一家庭或同一群体的典型例子?若有,可否谈个例子?

C:我的头一本书《我家小孩的前世》于1997年出版后,由于有网路,所以我们建了一个网站,我也有一个电子信箱位址在这本书中。于是我开始从世界各地收到很多例子。

有些家长发现这网站或这本书并想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尤其在美国,西方世界,父母亲不愿论及此事,认为这违反了主流信仰。所以我发现当人们写信给我时会说,“请别认为我疯了,但我认为10年前我去世的祖母是我4岁大的孩子。”这是为什么我会相信这个。他们会从头至尾查看孩子行为的专案每一件特殊事项皆符合这位母亲。或者3岁孩子会说些有关这祖母的生活而这是3岁孩子不可能知道的。或者这3岁的孩子会看着家中的相本,看着有祖母的家庭照片并说,“我记得当我们野餐时,泰得叔叔掉下船,你晓得吗?”他们知道了那些他们原本不可能知道的事。

就这样,我收到越来越多的案例,后来碰到一个非常特别的例子,是从一位芝加哥妇女那儿来的。她有过一个两岁的儿子死于神经瘤,当时全身都是瘤,非常可怕的病。他叫杰母斯(James),他有一颗很大的肿瘤在左眼的后边,以至于左眼失明了,还有一颗很大的肿瘤在右耳,后来被切掉了,医生还插过管以致在脖子上留下了疤,这些就是他临死时身体上留下的特征,他当时两岁,病发仅仅两个月就死去了。13年后,他的母亲凯希(Kathy)有了第四个孩子,这个孩子叫Ched,是剖腹产生下来的。医生告诉凯希说,我们有个不幸的消息,看上去你的孩子左眼失明。凯希听到后非常震惊,但她非常感激孩子还活着,他们把孩子抱给她,她马上发现孩子的脖子上有个手术疤,她还注意到右耳后面有个像瘤的东西。她问:这是什么?医生说,哦,那点东西没什么,以后会消失的。她又问:那脖子上的疤呢?像手术缝的针呢!医生说:哦,那就是出生时的胎记。

这是凯希第一次抱这个孩子,可她感觉是那样的熟悉,她感到与这孩子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她明白了,一下明白了,这是James再生,是第一个孩子的再生。那时他的行为就开始很像死去的哥哥,举止习惯都像死去的哥哥。4岁时,他开始谈论James的过去生活,那是他根本不可能知道的。他要一些特别的玩具都恰好是属于第一个孩子的。有一天,他走过去对他十位兄弟说,我在这待过,得病死了,现在我又回来了。

这时凯希知道自己对这孩子是大儿子转世的猜想得到了证实。这个例子非常复杂。但它是我第二本书的核心故事。我了解到,三年、五年、十年这样很短的时间内转生在同一个家庭的情况经常发生。它发生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我们意识到的。我们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说明它到底有多频繁。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真是精彩。看起来我们在转世时是可以作选择的,因为如果转世只是随机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看到那么多同一家庭转生的例子。所以,有一种东西,有一种意识,一种自然的法则,引导着灵魂,使他回到同一个群体、同一家庭中。仔细观察这些案例,看起来一些家庭中有点未完成的事情,或许死去的孩子想回到同一家庭中,或许祖父很喜欢家庭中的某一个人,还要回去和他们在一起。所以,有一种爱,一种未了之事,或许还有别的因素,使得灵魂回到同一家庭。当然,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现象,但从这些案例中我们能得到不少启示。

看了成百上千的案例后,我开始看出一些规律,我开始寻找一些方法帮助做父母的区分什么是前世记忆,什么只是儿童戏言。

我发现第一个要素是孩子的年龄,7岁以前的孩子随时可能回忆起前世。所以,如果你的二岁,三岁或四岁的孩子开始谈论他以前是大人,或者他以前是怎么死的,那是一个信号,或许那是出于前世记忆。当孩子们叙述这些记忆时,他们非常严肃,直接了当,有板有眼的,那些儿童戏言,你能听得出它非常戏剧化,像这样,哦,我是大人时,我是公主,像唱歌般的口气。但当孩子们谈论前世时,他们会严肃地说,你记不记得我死过,他们非常直接了当地去说,父母通常会停下手上的活很注意地听,他们看得出有重大事情要交待。

另一个引起父母注意的特征是三岁的孩子会说一些三岁完全不可能知道的事。例如,战争期间怎样戴防毒面具,或者,炸弹要掉下来了。或者一些孩子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有时候就像,“我做母亲的时候,有六个孩子,我们没有车,我们骑马。”当两、三岁用这种口气谈论这样的事情时,可得注意了,他们可能在提起前世的事情。有时,他们知道很多细节,会用一些平时不用的词。

曾经有一位三岁的孩子告诉母亲,她过去是一位妇女,叫玛丽(Mary),玛丽不是她这一世的名字。她说她死于某种病,那是一个19世纪的专用词,现在已经没有人用了。孩子说得很可能是真的。

有的时候,孩子们有类似我儿子这样的特别行为。他害怕隆隆的声音,他又谈论战争。所以这种表现和讲的故事联系上了。通常,如果一个孩子有多次陈述,他们会一遍一遍地重复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细节,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故事都保持不变。当孩子学会新的单词,语言表达能力更强时,他们会使故事更丰富,但故事的梗概还是一样的,不随时间改变。

(待续)

(转载自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丁小报导)上海维权律师郑恩宠再度被警察带走八小时,并告诉本台专访谈话内容围绕他上周会见欧洲议会议员见面之事,警方发出严重的威胁。
  • 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圣人自我描述的话。后人以此作为一个参照系,审视一个人是否达到与其年龄相称的成熟。天命观是东方文化中很重要的观念。在西方文化中,宿命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潮,不是那么容易被接受的。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来自深信不疑的判断:性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必然的。基督教是给人选择机会的,或者信主上天,或者不信下地狱;这里没有天命,祇有神选。佛教讲轮回,你的境遇就是你过去业德的报应;你可以通过修为决定自己的下个轮回。但是,东方政治思想中,天命决定朝代更迭和力量轮换。
  • (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9日电)民进党台北市议员质疑猫空缆车多根塔柱安全有问题,台北市政风处也进行调查,台北市政府发言人羊晓东今天表示,目前调查访谈工作仍未完成,一切尊重政风单位独立行使职权。
  • (民生观察报导)李东怀是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一名职工,1958年10月26日出生,现住南京市鼓楼区戴家巷36号204室。李东怀1981年考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毕业分配至原南京旅游学校(现更名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工作,曾长期担任英语教师。近日,正在北京上访的李东怀向民生观察反映了他的冤情,我们重点就其遭受精神迫害的问题专访了他,下面是访谈全文。
  •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当中,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至高的艺术造诣而居魁首。在《红楼梦》这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里,人物外形几乎都趋于完美,一个个活脱脱的似天子仙女下凡,演绎着几世轮回业报的凄美故事。其中人物服饰取历代汉服之精华,各式各色,熠熠生辉,无不令人惊叹。我们透过那多姿多采的服饰,看到了这部不朽巨著传神体现了当时社会王公贵族生活的真实风貌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让人了解当时根植民心的“佛”、“道”思想以及生命的渊源、恩、缘、归宿等神传文化。
  • (大纪元记者雪杰多伦多报导) 市长苗大伟12月10日在市议会审议《市政府2009年资本预算》(简称《预算》)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阐述了《预算》对多伦多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影响。苗大伟称,市府提出了一系列优先计划,以确保《预算》的正确实施,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的形势下可以保护和加强多伦多的经济地位。
  • 【大纪元12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梁娅多伦多报导)由联邦政府、省政府及市政府赞助,多伦多教育局合同服务部门(The Toronto District School Board’s Contracted Services)向公众提供大量免费培训。这些培训大致分为就业培训、语言培训、技能培训以及安顿培训几大类。各个培训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包括新移民,有他国学历的专业人士、妇女、青年、残疾人、45岁以上的工人、其他失业者等等。
  • 就拿二千数百年前中国的春秋时代来说,思想发达,诸子百家争鸣。有学问的哲人学者,开始对人类的生死问题提出了意见,知道如果生死为人类之大事,既有生,就一定有死。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可见好生恶死,存在于人类共同的心中。
  • 我开始对孩童的前世记忆研究产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他在小时候有过一些前世的记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