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代伸正义,为人说项的李甘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逢人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中国自古就有“为贤者扬善,为国家荐才”的仁人义士。明代的李甘,便是这样的一位文人义士。

河南人杨牢,字松年,德行极为高尚。李甘当时地位不高,就写信把他推荐给地方官说:“尊敬的阁下:孝童杨牢,父亲叫杨茂卿,担任田氏的幕僚,后来赵军哗变,杀死了田氏,杨茂卿也遇难了。杨牢的兄长杨蜀,三次前往索要父亲的尸体安葬,但因怕死,结果没有成功。

杨牢从洛阳出发来到常山,奔行二千多里,在叛军营垒中,伏地哭号,头发散乱,身形憔悴,看起来可怜兮兮,致使叛军受到感动,把尸体还给了杨牢。杨牢身穿单薄的丧服,隆冬季节来往于太行山之中,皮肤冻得发皲开裂,两眼忧伤得血流不止。路上的行人,都被杨牢感动得流下眼泪,回家后都会教训自己的孩子,拿杨牢的行为勉励后生们。

“杨牢是个孩子,操行竟如此高尚,但我却没有听说阁下您和您的属下,前往抚慰并著文加以表扬,这难道也是树立风尚,扶持教化吗?而且乡间百姓能够吮吸脓疮、剜肉送汤,急切地为亲人治病,都不过是一时之举,但还承蒙官府在乡里之间特予表彰,并豁免他们的徭役,朝廷如有重大庆典,还派人送去粮食布匹金钱表示慰问。河北的叛军骄横至极,对此,官兵的千军万马也不能制服,但杨牢却步行千里,从仇人的手中要回父亲的尸体,这与那些吮疮剜肉的人相比,究竟哪一个更值得称赞?杨牢断奶时就能吟诗,洛阳那些年龄比杨牢大的孩子们,才华都在杨牢之下。听说杨牢出钱赎回尸体,潞州的县令替他偿付了费用;听说他要安葬父亲,滑县县令向他赠送钱财。这本是阁下您的份内事,却被别人抢着代劳了。假如有人将杨牢的事迹奏呈皇上,阁下您难道不会后悔自己落后了一着吗?”

李甘就是这样慷慨激昂的写信给上面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并四处奔走呼吁,伸张正义,而不遗余力。

由于李甘的大力推介,使杨牢的事迹得以广传,被朝廷知道了。后来,杨牢被提拔为进士及第。

李甘在推举贤良方正时,为不少贤才义士,尽力鼓吹,为社会伸张了正义,为贤者开辟了路径。

正是:

李甘金笔,挥霞千里,
作家义举,文芳环宇;
人贵有能,各尽其力,
文人振义,斯为至矣!

(事据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12/3/56334.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的古文家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在他的从政当官生涯中,有相当的政绩可言。
  • 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大概都对南宋初年抗金忠臣杨邦乂英勇不屈的事迹耳熟能详。然而杨邦乂不仅仅是一位英勇不屈的忠义之士,还是一位洁身自好,目不视非礼之色的正人君子。
  • 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的儿子刘义季,被封为衡阳王。有一次,他大规模围猎于郢(古地名,在今湖北荆沙),看见有一个老农,披着蓑衣,在田野间耕作,便命左右过去呵斥他,问他:“为什么不避开贵人?”
  • 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茅坤(公元1512-1601年),字顺甫,号鹿门,是浙江人。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抄》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现在我们常说的“唐宋八大家”也就是由此而流行于后世的。其实茅坤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他的文章,还有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下面我就讲一个青年时的茅坤坚守人伦,拒绝色诱的故事。
  • 萧景腆,是晋江(在今福建省南部)人,做下属官员,被授予定远尉的职位。定远(在今安徽省中部偏东的地区)刚刚经过大盗洗劫,百姓流离失所。萧景腆与县令一起凭吊死者,慰问孤儿,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他处处身先士卒。
  • 邬尚达,是明朝时代的福清县(在今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人,年轻时性格刚强,担任下属官吏后,在藩司办事,因他为官清正廉洁,升为任丘尉,执法严明。
  • 下面举一则史实,证明贤者当政,消除自然灾害的事例:
    任汝亮,明朝时的猗氏县(在今山西临猗县南,猗读衣)人,进士出身,曾任户部主事。是一位贤德之人。他在彭城督运军饷,一次渡河,上船时不小心,掉入水中不见了。随同的仆人,跳入水中救他,也不见了人影。太阳偏西的时候,撑船的梢公,惊讶地大叫起来。过了一会儿,任汝亮和他的随从,一起忽然跃出水面,神态安详。有人询问他溺水时的情形,他说:“好像有一根巨大的木头载运着,由一位船夫用缆绳,牵着木头,送我们渡河,水深达一百多丈。”人们听后惊讶不已,认为是神人救了他们。
  • 明朝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升为郎中。按照惯例,文选郎中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负责人,大多闭门谢客。
  • 郭子仪(697--781年)唐朝著名将领。做中书令时,观容使鱼朝恩(此人奸佞)请求一起去游览章敬寺,他同意了。丞相认为他们二人不合,派官吏去劝郭子仪,叫他不要去,吏员骑马飞快的来到中书省告诉郭公,军情对他有所不利;也告诉了郭子仪的下属将官,要他们劝郭公别去。
  • 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武亿,擅长金石文字之学。他仅当过七个月的知县,但政绩赫然,威德凛然,举世为之注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