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趣谈元宵节

明珠

人气 23
标签: ,

【大纪元2月17日讯】元宵节在中国古代也称为上元节,是指夏历的正月十五日;这天晚上叫’元宵’;又叫’元夜’、’元夕’。元宵节是中国古代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始于唐代。

为什么元宵节在古代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呢?说来话长。也许有读者听说过”金吾不禁”及”放夜”这两个词。’金吾’是古官名;负责皇帝的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汉有执金吾,唐宋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古代由掌管京城警卫的金吾禁止夜行,唯于正月十五日开放夜禁,称”金吾不禁”。据唐‧韦述《西都杂记》记载:”西都京城(长安)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曰:”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放夜”和”金吾不禁”是一个意思。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记载:”唐睿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正月望,初弛门禁;玄宗天宝六年正月十八日,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朱梁开平中,诏开坊门(古时街巷之门)三夜……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宋太宗的年号),敕然灯放夜为着令。”

据笔者考证,宋‧高承的记载有误。元宵”放夜”或”金吾不禁”的规定,肯定是在唐睿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之前就有了。因为史书记载最早的元宵闹花灯之事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而笔者发现在《全唐诗》中,有一位唐高宗(公元649年-公元683年在位)时期的文人崔知贤,写过一首诗记载了闹花灯的见闻:

今夜启城闉,结伴戏芳春。鼓声撩乱动,风光触处新。
月下多游骑,灯前饶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
(【上元夜效小庾体】《全唐诗‧卷072_004》)

唐朝的大诗人陈子昂(公元661年-公元702年)也曾记载了元宵闹花灯之事:

三五月华新,遨游逐上春。相邀洛城曲,追宴小平津。
楼上看珠妓,车中见玉人。芳宵殊未极,随意守灯轮。
(【上元夜效小庾体】《全唐诗‧卷084_030》)

陈子昂诗中的”三五”一词其实就是”十五”。崔知贤诗中写了”歌舞达明晨”,那是一定要”放夜”才行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过元宵节及闹花灯的习俗应该是从唐高宗时期开始的。

之所以开放夜禁三个晚上,是为了让老百姓闹花灯、逛灯市;而且有时连皇上都要微服出宫,与老百姓共赏花灯。据史书记载(详见《旧唐书‧中宗纪》),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上元夜,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微服出宫观赏花灯,发现灯市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中宗跟皇后一商量,干脆让宫女们也来看看热闹,所以让几千个宫女都换上平民服装,一起出宫逛灯市。怎见得灯市热闹呢?有当时的大臣张说的诗为证: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全唐诗‧卷089_032》)

诗中的”灯轮”是指一种大型的灯彩,或者说是一种大型的花灯,当时从西域进贡来朝的”灯轮”并不大。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元宵花灯(或灯彩造型)是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前由唐人制造出来的,据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记载:”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唐代的1尺大约等于现在的0.267米。那么二十丈高的灯彩大约是现在的53.4米,至少是现在的18层楼高。而且里面还点燃着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我们不得不佩服唐人的智慧和制造工艺的神奇。

前面讲到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微服出宫观赏花灯,后来还逛到中书令萧至忠的府第坐了一会儿,才起驾回宫。没想到的是那放出宫看花灯的几千名宫女有一大半没有再回皇宫了。也许是唐太宗有放三千余名宫女出宫任其自由婚嫁的先例吧(详见《贞观政要‧仁恻》),唐中宗也没有把宫女不回皇宫的事情放在心上,所以第二天晚上又拉着皇后再次出宫去逛灯市。

那么,元宵节除了看花灯、逛花市之外还有一些什么节目呢?当然,唱歌跳舞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唐‧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云:”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这里的”鱼龙百戏”是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据《汉书‧西域传赞》记载:”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注曰:”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也就是说,正月十五元宵时有一个”鱼龙百戏”的节目,很值得观赏。

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灯市行》诗中也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全宋诗‧卷05》)

诗中的”灯影戏”,我想一定是大人小孩都爱看的节目。”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是讲花灯制作的巧夺天工。而”博塞”亦作”博簺”。即六博、格五等古代掷采下棋的比赛游戏。这种游戏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流行了。

从宋代开始,正月十五元宵节,皇宫中也开始制作花灯,并悬挂花灯供皇上等观赏。据《宋史‧文苑二》记载:”元夕,上(宋太宗赵光义)御乾元门观灯,嘉正献五言十韵诗。”又据《宋史‧嘉礼四》记载:”政和三年(宋徽宗年号,公元1113年)正月,诏放灯五日。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景龙门预为元夕之具,实欲观民风、察时态、黼饰太平、增光乐国,非徒以游豫为事。特赐公、师、宰执以下宴,及御制诗四韵赐太师蔡京。”

明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少师杨荣曾写了一首诗记载了元宵时被赐入宫观灯所见:

【元夕赐观灯(三首)】

海宇升平日,元宵令节时。
彩云飘凤阙,瑞霭绕龙旗。
歌管春声动,星河夜色迟。
万方同燕喜,千载际昌期。

禁苑东风暖,青霄月正中。
鱼龙千队戏,罗绮万花从。
云峤祥光丽,星桥宝炬红。
太平多乐事,此夕万方同。

像纬临天阙,瑶空集万灵。
云霞纷掩映,星斗叠晶荧。
宝地春应满,金门夜不扃。
千官陪宴乐,拜舞在明庭。

最有趣的是清康熙二十四年元宵,清圣祖康熙皇帝开放中南海,让大臣及普通百姓进来观灯,与百姓一同欢度元宵佳节。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记载:”又四年元夕,圣祖于南海大放灯火,纵臣民使观,嘉炎(徐嘉炎)复应制撰记;皆称旨。”

文章的最后,笔者献给各位尊敬的读者绝句一首,并预祝各位读者过一个欢快、热闹的元宵佳节:
中华礼俗蕴清奇,古道心怀士秉持。
须得法光开四照,乾坤再现正昌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日官方宣布四月起小麦售价调涨三成
盐水蜂炮暖身 十万发蜂炮齐放
祈安绕境斗阵行 澎湖元宵系列活动登场
921地震 东势王朝受灾户到日本答谢救命之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