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涵:富国环境问题 穷国难以承受

王茹涵

人气 77
标签: , ,

【大纪元2月3日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形态造成全球暖化已是科学界普遍认可的事实;透过高尔“不愿面对的真相”风潮席卷全球,也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到,全球暖化将对地球生态系带来灾害;甚至透过知名经济学家的呼吁,人们也开始认知暖化可能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冲击。由于抗暖化意识的提升,国际场域上,大家纷纷讨论,到底谁应该为全球暖化负责?谁应该为减碳付出代价?常见到各国争相将箭头指向别人,往往致使协商会谈无疾而终,去年底落幕的峇里岛COP13〈联合国气候变迁纲要公约第十三始约国大会〉就是一个例子。也许讨论责任的划分有些难度,但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许多人因为全球暖化付出了代价,然而他们应该是最不需要承担责任的一群人。社会的不公义因全球暖化效应而放大。

暖化效益 冲击穷国

我们常常听到“环境问题无国界”或是“温室效应无国界”这些说法。乍听之下似乎全世界受到气候变迁的影响相当,事实却非如此。科学家发现,全球暖化对于贫穷国家及区域造成的冲击大于已开发国家。举例来说,耶鲁大学“森林暨环境研究学院”教授孟德尔颂指出,位于低纬度〈热带、亚热带〉的开发中国家因暖化效应受害较深,对中高纬度的国家反而有短期的利益。这是因为低纬度的贫穷国家仍多依赖农业为大宗,相对而言在已开发国家,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极少部分。而全球暖化对农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助长病虫害生长期,农人被迫改种低价值作物等。台湾所身处的亚洲就占有全球近九成的小规模农田,这些小型农田十分倚赖规律且可靠的降雨,但暖化效应却让这些小规模农业更为脆弱。事实证明一九八一到二○○二年,全世界小麦、玉米和大麦年产量合计每年已减少四千万立方公吨。然而在此同时,中、高纬度地区〈如欧洲、北美〉的农业却可能因为暖化效应而得以延长农耕期,而对该地区的农业产生助益。

上升的气温 导致资源争夺

研究也显示,上升的气温可能会导致包括北非、非洲撒哈拉以南以及南亚等地区的严重冲突。这些区域本就形势不稳,气候暖化更易导致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另外民众也将由于寻找并巩固自然资源而迁徙,移民潮可能间接促使族群冲突,更会因气候暖化而爆发内乱。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证实,气候在历史上扮演十分重要角色,过去的证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生活资源出现负成长,是导致战争、饥饿及瘟疫的根本原因。另外像吐瓦鲁、吉里巴斯等太平洋小岛国,排放的温室气体微乎其微,但这些国家目前却已身受其害,包括飓风、水患,政府也开始大规模迁徙居民以避免海平面上升带来的灾害。

富国应协助穷国

贫穷国家因全球暖化而付出代价,但这样的情形公平吗?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来源在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已开发国家如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每人平均耗能量是开发中国家的六倍;北美人民平均耗能量更是亚洲与非洲的十倍之多。全球人均耗能量前五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六九%的人为温室气体;而人均耗能量后五分之一的人口,仅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二%。位于温带的已开发国家往往是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国家,但暖化效应却造成开发中国家难以承受的负担。谁说环境问题无国界?温室效应因着国界、区域的不同而有了程度不一的冲击。而受害较深的发展中国家又往往因为有形、无形的资源较为不足,而较已开发国家更难应因气候变迁带来的环境与社会灾害。

富有国家造成的环境问题竟成了穷国沉痛的负担,这凸显出环境议题在社会公平上的重要性。因此已开发国家绝对应该负担起责任,建立一套机制,让排放温室气体多的国家协助贫穷国家发展当地经济,改善其经济结构。回头看看台湾,我们不但是已开发国家,有能力协助开发中国家改善经济;且台湾占有全球一%的温室气体排放,人均排放量也高居全东亚第一,因此台湾绝对没有借口置身事外,逃避减量责任。〈作者为台湾环境资讯协会会员〉

──原载《TaiwanNews财经文化周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卡特里纳飓风间接加剧地球暖化?
供需失调 廉价粮食时代终结
全球暖化议题延烧 “末日旅游”爆热
气候暖化  中国黄土高原日益干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