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糖业的历史

font print 人气: 386
【字号】    
   标签: tags: ,

日治以前的台湾糖业发展

早在荷据时期,台湾就已开始制糖事业。台湾糖业可以说是在这时候奠下基础。郑氏治台时期的台湾,因注重军粮,反而使台湾糖产量减少。清代对台湾糖则不鼓励,但也不特别约束。因此民间发展出了糖廍的形式。直到因不平等条约而开港,台湾糖成为重要的国际商品。

荷兰时期的糖业

发展是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主,在此之前的台湾是以鹿皮为主要国际贸易商品。在考量过台湾的环境之后,荷兰决定在台湾生产砂糖。荷兰为了在台湾发展糖业,引进了牛只和吸引汉人来台,更改良耕种方法。因此,不论其殖民台湾的结果是好是坏,对糖业的发展而言,荷兰是有其贡献的 。

清领初期的糖业

清领初期,清政府为收揽台湾的民心,因此采放任政策。使台湾的糖业在没有受到政府影响下,民间发展蓬勃。直到台湾开港后(1860),台湾糖业变的更为兴盛。虽然中间曾受到清法战争(1883-1885)及台风(1886)的影响,台湾糖仍是发展的十分蓬勃的。

日治时期的糖业

在“台湾糖业奖励规则”颁布后,许多日本新式制糖工厂进入台湾。新式制糖厂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以前的糖廍,因此,在对原料的大量需求下,台湾旧式的糖廍完全不是对手,即使是使用机器的改良式糖廍,也受到严重的打击。日本资本自此控制了台湾糖业。


图片来源: 历史文化学习网

1898年2月16日,儿玉源太郎成为第4任台湾总督,与他同时上任的后藤新平则以民政局长身份成为儿玉的左右手。后藤新平在台八年多的锐意经营,被视为台湾现代化的奠基者。糖业就是他选择推动为台湾重要资源的产业。后藤新平所提倡的生物学原则以及所进行的“旧惯调查”,使得糖业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

1901年总督府公布了“土地收用规则”,以强权力支援“制糖会社”,同时也制定一套使会社能强制收买甘蔗的“原料采取地区”法规,大量取得大地主土地,相对的使台湾农民由大地主的农奴成为日本的农奴,也因此有了对这种不平等情形而出现的台湾谚语。

台湾总督府规定,施行原料采收区域制度及厂方规定甘蔗收购价格,因此甘蔗不得运往其他区域使,蔗农被束缚成为糖业资本家的附属。因此有了“第一憨,种甘蔗给会社磅”、“三个保正,六十斤”等抒发内心不平的谚语。


图片说明:糖厂的磅厂 / 图片来源:天王星多媒体绘制

转载 历史文化学习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于中国最早的钟,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以在陕西境内出土的一件陶钟为起始,年代为原始社会,距今约有5000年之久。在那时,我们的先民就制作出了陶铃,以在劳作之余来娱乐。
  • 据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对死亡有较明确的概念,并对死者进行埋葬活动,距今约有十万年之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经会为死者佩带珠子、兽骨类的装饰品,山顶洞人的墓葬即是一例。但值得注意的是,山顶洞人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铁矿粉的举动,似乎代表着某种特别的意涵,古人类学家的研究指出,红色是血液和火焰的象征,为死者洒上红色的粉末,代表生命的再生;而火焰具有威吓野兽的功能,因此,红色也能够保护死者不受外力侵害。
  • 圜钱是一种圆形圆孔的货币。部分圜钱币面上,有“西周”、“东周”、“长垣一釿”等字样。史载春秋末期,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其后西周惠公封其少子班于巩,称为东周公..............
  • 秦始皇征服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在钱币制度上推行“半两钱”,半两钱是一种圆形方孔的铜钱,钱面上有“半两”二字,亦即后来“孔方兄”的最初面貌。
  • 刀币的使用,在战国时代的燕齐两国及其邻近地区最为普遍。刀币中的“明刀”,在币面上有日月的图案,是在是战国时代的燕国所铸造,出土数量相当多。
  • 唐朝建立以后,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发行“开元通宝”(或读作“开通元宝”),这是中国以“通宝”、“元宝”命名钱币的开端。
  • “布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可分为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釿布四大类。尖足布主要在赵国一带通行,魏国部分地区也可以使用。
  • 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后,为了筹措讨平叛乱的军费,于乾元元年(758),发行了“乾元重宝”当十钱,又铸造“乾元重宝重轮钱”当五十钱。
  • 唐代后期,由于铜材不足,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下令将各地寺庙内的铜铸佛像销毁,用以铸钱。这次所铸的“开元通宝”钱,背后印有铸造地的地名。这批开元通宝,称为“会昌开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