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寿:教育产业化的迷思

杨仁寿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4月10日讯】台湾日前报载:女学生指控指导教授以不让她毕业恐吓,在研究室对她性侵害,她身心受创,出现忧郁症及创伤压力症候群,案发后已休学。也有学生质疑:指导教授和研究生的权力关系不均衡,伺候指导老师真是“伴君如伴虎”。

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与口试,台湾仿自国外行之有年的制度。首先由学生主动找指导老师,两造都同意下开始指导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研究,当指导老师认定论文已达要求,由指导教授聘请口试委员,完成口试程序后,学生才完成毕业论文的程序。

在上述的过程中,无论国内外都出现某些不符合教育与学术伦理的现象。比如:老师主动争取优秀学生纳入门下,以便助益自己的研究绩效,学生在不敢违逆教师权威之下,半推半就;或者教师为了研究绩效,要求学生要为老师贡献一定的研究绩效;也有报载,学生必须帮老师做生日、请客等,让老师开心;最为离谱的,则是如上述报载的,指导教授利用权威,对学生做出严重的侵害行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指导教授权力过大,又无节制机制。研究生在何种条件下能毕业,完全决定于指导教授的心证,旁人无可置喙。当学生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只能选择放弃学位的追求,但难以割舍的结果,只能尽力符合老师的合理或不合理要求。

另一方面是教师伦理观念日益弱化。台湾受西方影响,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的高伦理要求。一个人只要有博士学位,取得知识生产技术资格,便可担任大学教师,在他的心中,对大学教授角色的认同,可能只是“知识的生产者与传授者”,慢慢淡忘人们对老师的高度期待。

加上近年来教育逐渐产业化,学校为了好的排名与生存,必须生产更多的学术发表、专利,必须接进更多计划案、推广教育。简言之,就是要像卓越的企业般,兼具效能与效率,白话说,就是学校要靠自己赚钱营生。如此一来,“教育”、“师道”逐渐退居幕后,学术地位、经营绩效才是王道。

指导学生的机制要能成功,不衍生出怪现象,奠基在指导教授的自律上,也依赖良善的学术环境。当两者都出了问题,违背伦理的教师行为将来只会更多,惩处浮出台面的问题教授,只是一时快意人心而已。

找回伦理是最根本的课题,但无法速成,短期内最需要检讨的应是“教育市场化”议题。我们也必须思考,究竟要大学教授扮演何种角色?而在教授指导学生的制度上,是不是该增加学生权益的保障机制?◇(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职场绝技:4Q皆高,一定成功(1)
杨仁寿:犯错 谎言 道歉的烂戏可以休矣
周晓辉:中共三招戕害美国青少年 美需强力反击
袁斌:中国燃气费暴涨 是垄断企业对草民的公开抢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