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市日本神社 vs 摩登忠烈祠

王嘉益 撰文、摄影

人气 105
标签:

走出嘉义火车站,顺着站前的中山路直走,经过嘉义市最热闹的商业区,再走过非常现代新颖的嘉义市政府及几栋政府机关办公大楼后,在中山路的末端,即是嘉义市民平时休闲的好去处“中山公园”。再沿着公园右侧马路往上走,来到嘉义市市立棒球场及孔庙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典的石灯笼和刻有忠烈祠字样的石牌,至此我们便到了嘉义市忠烈祠园区。踏过几级的阶梯,顺着参道再往上走,一系列日据时期的遗迹陆续呈现眼前,仿佛时空发生倒错,令人有如置身于日本古代的名胜古迹之中。


旧有的日式鸟居现已改建为中式忠烈祠牌楼

神社

嘉义市忠烈祠园区位于日据时期嘉义神社的旧址,神社是日本神道宗教的祠庙,神社的资格等级大致分成官社与诸社〈非官社〉,其中官社又区分为官币社与国币社两种,诸社则区分为府县社、乡社、村社、招魂社〈如靖国神社〉及其他神社等类别。

日据时期在台湾建有二百多座神社,大正元年〈民国元年〉时,有嘉义日本侨民申请建立神社,经台湾总督府核准后,同年择山仔顶公园东侧的高地整地兴建。第一代嘉义神社建于大正四年〈1915〉,社格列为县社,建筑方位为坐北朝南,主要的建物包括币殿、拜殿、社务所、阶示场、手水舍、鸟居、石灯笼等。

由于木材与制糖产业的蓬勃发展,台湾西部各地人口大量移入嘉义市,在大正十年至昭和十五年〈1921至1940〉间,嘉义市是台湾第四大的都市,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可说是嘉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基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信徒区域随着扩大,参拜人数也日增,神社空间已不敷使用,乃有扩建第二代嘉义神社的需求。

第二代嘉义神社主要建物包括:本殿、拜殿,币殿、向拜、祝词殿、神馔所、祭器库、神舆库、斋馆、社务所、参集所、手水舍、鸟居等。新建的嘉义第二代神社,规模宏伟,建物及其他工作物完整,成为台湾五大神社之一,并于昭和十九年〈1944〉升格为国币小社。而第一代嘉义神社,目前则仅存本殿的石砌基坛、拜殿柱基遗址及地坪残构以供凭吊。

神社的附属建物

参道

前往神社参拜的步道称之为参道,常于两旁设置石灯笼,途中并架设鸟居,以衬托参拜沿途的庄严气氛。第一代嘉义神社系以坐北朝南之势面对郊区,但第二代嘉义神社则改为坐东朝西的方位建造,让参道直接衔接嘉义市最重要的街道〈今中山路〉,象征神社庇护市街的意义。参道的始端设置鸟居架,架前有阶梯,最下层阶梯旁立有“下乘”木牌,类似于孔庙前常见的下马牌。


第一代嘉义神社的遗迹


参道与两旁小型的石灯笼

石灯笼

石灯笼具有屋外点火照明,以及引导参道路径的作用。目前在参道入口有中型石灯笼1对,基坛为四角形,材质为象牙色花岗石。参道两旁立有小型石灯笼11对,为大正8年至大正10年间所奉献,奉献区域包含嘉义厅、斗六郡、虎尾郡、东石郡等地,显示嘉义神社的参拜范围。奉献者涵盖了各行业,包括糖厂、烟草商、教育团体与各地的保正,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社会面与政商界精英,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型石灯笼 右前方为嘉义市孔庙


由日据时期的虎尾郡所奉献的小型石灯笼

高丽犬

高丽犬系神社前的石雕神兽,尾毛向上如柏树为其特征,由于外型像狮子,所以民间通称为石狮,为驱魔避邪的象征。高丽犬原有三对,目前仅存大小高丽犬各一对。


闭口的小高丽犬


开口的小高丽犬


开口的大高丽犬


闭口的大高丽犬

手水舍

手水舍或称手洗所、水屋、水盘舍,手水舍系前往神社参拜前,供朝拜者洗手漱口之用,内部设置水盘及提供柄杓。从前的神社常用社前溪流的水来洁净手口,称为手洗场,后来则改为有屋顶的水舍,设水盘及柄杓作为净手设施。第二代嘉义神社所属的手水舍位于参道北侧,斋馆的对面,为独立的四柱亭建筑,亭中有不规则的八角形溢水槽,槽内放置大石水盘一口。


手水舍系供参拜者洗手漱口之用,内置有石制大水盘

参集所

参集所系提供前往神社参拜者集结的场所,其作用在容纳众多的朝拜人员, 同时方便快速进出,且能遮阳避雨,属于半开放性的亭式空间。第二代嘉义神社所属的参集所位于参道北侧,社务所的对面。建物为钢筋混凝土造木作的屋架,平面三开间,由10根立柱所围成,柱间以矮墙环围,墙内设成排座椅,以供休憩或等候之用。


参集所为提供前往神社参拜者集结的场所

神舆库

神舆是神社大祭时提供作为神灵的坐轿,神舆库则为存放神舆的仓库。第二代嘉义神社所属的神舆库位于斋馆的东侧,坐南朝北。建物为长方形的混凝土造, 外墙的中段以水泥模仿木作线条,其折面经过巧妙处理,别具独特的风格。


神舆库为存放神灵坐轿的仓库

斋馆、社务所

第二代嘉义神社附属的斋馆、社务所于昭和十八年〈1943〉兴建完工,位于参道南面,坐南朝北。是日式“书院造”木构造,属神社形式中的流式,其特征是具有一边出檐较大的悬山屋顶。斋馆及社务所各具不同的功能,但同为神社的服务设施,且为串联在一起的空间。


斋馆及社务所 现已做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使用

斋馆系前往神社祭祀前斋戒准备的地方,呈长方形,设有祭坛、式场、房间等设施。

社务所则为行政管理与值夜的场所,略呈L型,设有中廊作为进出斋馆的孔道。
该两栋建筑物属日式“书院造”木构造,内部使用天花板、方形柱、纸横拉门及榻榻米系统,玄关、外道等建筑元素,构造精美优雅,在闽南地区较为罕见,风格独特,具有保存价值。

嘉义市政府有鉴于斋馆、社务所为高级桧木建构,并具有唐风工艺之美,为维护史迹,善用文化资产,乃于民国87年10月公告为市定古迹。其古迹范围包括了神舆库、斋馆、社务所、参集所、手水舍及参道〈含两旁的石灯笼、高丽犬石雕〉,并于民国90年9月15日正式开放作为“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使用。

摩登忠烈祠

台湾光复后,神社被废弃,但建物仍存。民国38年前后,神社本殿改为忠烈祠使用,唯于民国84年发生大火全毁,原址乃改建为“射日塔”。本工程系建于被焚毁的旧忠烈祠原址上,全高62公尺,基座部分为忠烈祠,一楼以上则为射日塔。

忠烈祠与射日塔两者本为分开兴建之工程,然因两项工程经费不足,特将两者共用结构体与基础,成为一体设计,以节约经费,并增添工程之规模。 射日塔以忠烈祠为基盘而益形庄严,忠烈祠则以射日塔为躯体而益显宏伟。两项工程因共用同一基地而留下了更多的公园绿地,对于景观生态有莫大的助益。

射日塔之造型乃取诸于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铝饰条之外观纹理有如神木的外皮。中间留有40公尺高之“一线天”,其造型有如劈开之神木。在“一线天”内部设有一仿剪纸艺术的“射日神话”青铜雕刻,雕刻全高24公尺宽3公尺。本塔底层部分为嘉义市忠烈祠,顶层则为咖啡厅及瞭望塔,塔顶斜面设有一巨型红色艳紫荆花〈嘉义市市花〉,充分显示嘉义市的特色。

忠烈祠的大厅,设有明亮宽敞的参拜空间,喷泉水池衬托出瞻仰空间的气势。正厅墙上悬挂一片象征嘉义市的彩色艳紫荆花瓣,宛如烈士的鲜血由空中飘零而下,花瓣上方挂有“斯土斯民”大字,以表现爱惜乡土的气势。

在参拜方式上,本设计不采用旧式神案配置,而改以明亮的石雕献花台代替。献花台由巨型花岗石雕成,上刻“英烈千秋”字样,献花台上雕有栩栩如生的莲花,代表先烈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 。

本设计也改变过去以石狮子作为忠烈祠门前灵兽镇邪的传统,而特别以台湾稀有动物“台湾云豹”之青铜雕刻立于门前两侧,象征永远捍卫台湾的守护神。
本建筑以单纯优美的造型,位于嘉义市最高的山仔顶上方,遥望全市的绿地与景观,堪称为本市的地标建筑。

嘉义市新景观

随着台湾经济的起飞,民众生活益加富裕,对于文化、休闲活动的意识也日渐高涨。嘉义市政府顺应时代的潮流,重新整修开放嘉义市史迹资料馆,及创新改建惨遭回禄的旧忠烈祠,满足了嘉义市民精神生活上的需要。

如今的嘉义市忠烈祠园区,在嘉义市政府用心努力的规划经营下,已然脱胎换骨、重新包装,以全然不同的崭新面貌与世人相见。

嘉义市史迹资料馆,不但馆内文物资料珍藏丰富,满足了民众求知的欲望。 庭园也整修的绿意盎然,是民众夏日避暑的好去处。尤其是不定期举办的文艺活动,及夜间户外音乐会,更是许多嘉义市民的文化飨宴。

射日塔周遭也种植了许多花卉,色彩鲜艳,芳香清纯,俊逸的生态,抒发各种飘逸的情趣。顶层的咖啡厅及瞭望塔,则提供一般游客日间休憩及饱揽嘉义市全市景观的最佳场所,及夜间情侣约会谈心的浪漫环境。

如今的嘉义市忠烈祠园区已是远近驰名,平日不但是嘉义市民来此休闲、运动者不绝于途,外地的观光客,也把此地列为到嘉义旅游时必定造访的景点之一, 严然已成为嘉义市观光的新地标 。

参考资料:

嘉义市文化局发行扫描诸罗城之嘉义神社篇
嘉义市忠烈祠暨射日塔落成纪念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1000步的缤纷台湾】高雄五星级度假酒店
【1000步的缤纷台湾】台中超质感森林住宿
单车漫游:淡水河金色水岸自行车道
【飞向欧洲】意大利威尼斯—建在海面上的城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