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新中国》第二章 在线电视(MTV)战争(9)

伊森‧葛特曼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但是,魏还是经常感觉到文革的回潮。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有消息谣传她实际上是为美国和台湾工作的双面间谍,她因此被中国官方电视台列入黑名单。相对于广告和电影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在中国的唯一真正客户就是中国官方电视台。对魏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指控,虽然大家都知道她同情那些参与天安门运动的改革人士。在当时旅居国外的中国人,又有谁不是跟魏抱持同样的观点呢?只要你现在遵照党的游戏规则做事情,那么无论你是身处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得到人民的赦免。从这点来看,魏正是被这个规则狠狠地戏弄了一番。

她告诉我,对她的打击源自于某些人对她迅速成功的嫉妒。当国家安全部门对她的过去展开调查时,让她公司的五十多名员工陷入经济上没有保障的状态,公司损失近二百五十万美元。魏对调查行动非常配合,甚至主动提供所需的材料;但她同时告诉我,这是一次她从未碰到过的,了解新中国如何运作的绝佳的学习机会。

虽然魏持有美国绿卡,但她还是拒绝了朋友让她返回美国的建议。她通过认真思考邓小平在官场上的三起三落来安慰自己,并不知疲倦地经营她的人际脉络,巴结一切她能接触到的中国官员。最后,魏给人们塑造了另外一种形象:爱国者,党和人民的朋友。

一九九七年,江泽民应柯林顿总统的邀请,准备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魏知道,在中国她不可能对江泽民进行贴身追踪采访,但在美国则相对容易得多。难道美国会阻止一名英语比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成员还要流利得多的中国独立制片人对访问活动进行摄影吗?很显然,美国方面不会这样做,所拍的带子也没有给人一种需要特别许可的感觉。甚至在主要的会议大厅里,电影胶片的效果通常是用携带型摄影机拍摄出来的,有躲躲闪闪的镜头,就像在摇滚音乐会非法出售被禁止的酒类似的。在剪辑的片段中,经常插入一些中国的美国朋友对新中国,以及江泽民发展与柯林顿总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大加赞赏等诸如此类阿谀奉承的字幕。江泽民这次的访问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从在中国和台湾的两岸关系上起关键作用的美国方面取得一些支援。在采访活动的拍摄过程中,魏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

中国中央电视台决定不播出魏拍摄的有关江泽民对美国进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在做出这个决定的依据上,相信政治方面的考虑远远大于作品质量方面的考虑。因此,魏这次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虽然如此,魏还是宣称纪录片的拍摄恢复了她的政治声誉。这样做部分原因出于宣传考量,魏的公司创作了一则当时风靡北京的宣传画,一个特别具有中国色彩的作品:江泽民和柯林顿并排站在一起,但江泽民要稍微靠前一些(以弥补他个头矮的不足,但也同时暗示着中国尽全力追赶超级大国的决心);在两位领导人的上方是一只巨大的笨拙地拍着翅膀的白鸽;微笑的美国学生、商人和快乐的人群的小尺寸照片,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着:“他很酷!”

我来到北京的第三天,一九九八年的耶诞节才刚刚结束,当我跨进魏的办公室时就看到了这幅宣传画。那天下午她展示在我面前的是她的双重身份--中国的爱国者和美国电视制作人。走道两旁摆放着中美两国的国旗(只不过中国国旗略微高出一些)。挂在墙上的是过去一些老作品的宣传画和出自旅居中国的外国摄影家之手的中国当代照片,这类照片我在绝大部分的中国办公室里都没有见到过。也许最栩栩如生的是年轻的安迪.沃荷(Andy Warho)身处一个电影拍摄场面的照片,那是自由派艺术的代表作。

魏非常热情地招呼我,承诺给我办公室,过了几天后,她才告诉我她的真实想法。随着她政治声誉的恢复,她正在着手准备到美国去拍摄一部名为“同走一条街”的影片,这是第一部将在中国官方电视台中播出的中美脱口秀节目。影片的创意很简单,找来一些中国专家和美国专家,让他们坐在一起,在听众面前对热门事件的预设话题发表他们的见解,并假设他们最终会找到共通之处。魏很真诚地相信,通过如此这般的交流可以增进双方彼此的了解,甚至可以确实有效地推动中美双方的关系向前发展。但是,这个节目能否在中国播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能否在美国播出,则可能多少会有一些麻烦。

魏已经为这部系列影片的前四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维吉尼亚海滩摄影棚拍摄,为邀请上节目的专家出机票钱,还聘请了一位美国主持人。奇怪的是美国人好像才是魏真正的麻烦。美国主持人马克.索兹门(Mark Salzman)是小说《铁与丝》的作者,该书是所有描写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武术方面最畅销的小说。在八十年代,当中美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马克.索兹门曾经在中国偏远省份的一所大学受过中国教育的熏陶;因此,在魏的节目中,马克的主持风格是避免介入争执,保持中立,在讨论中无论听到什么始终面带愉快的微笑(就连一些中国制片人都觉得马克的态度经常是模棱两可,非常暧昧;因此,在第一次试看样片的时候他就被剧组刷掉了)。其他的美国专家都是经过挑选的,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是中国的朋友,在节目中都能保持中立,而不是纯粹以西方的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或是陷入一些无休止的争论之中。

(待续)

转自【博大出版社】
更多讯息……(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这本书中您或许会发现有些词句、想法及一些作业上的假定是非常美国式的。那是难免的,因为我是美国人而且待在中国的时间不够久,无法改变这个基本的事实。但同时我也是故意这么写的。
  • 一九九八年的感恩节,寒风掠过大西洋沿岸,但是在南安普顿(Southampton)海边的房子里,却是温暖而明亮的。我与泰瑞.哈尔塞(Terry Halsey)一家人在一起,传统时刻已经来临,桌子上摆着一只巨大的火鸡,泰瑞的母亲在旁边看着;身穿白衬衫、打着领结的男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占有利位置。他们站在桌子的周围,面庞泛出马提尼酒的红晕。到了晚上,我们还要举行一场闭着眼睛品尝美酒的派对,作为慈善的叔辈,我还要为孩子们办一场品尝佳得乐(GATORADE)饮料的竞赛。我们陶醉在欢乐之中,这时泰瑞示意我低下头,他想对我说一些悄悄话。
  • 如果不是妻子坚持的话,我真的没心思去参加这个被称为“即兴表演”的现代艺术展。我们俩骑上自行车,妻子说,艺术馆座落在紫禁城正西一个不显眼的庭院里。我们并排骑着车,我很认真地问她“你觉得我们过得开心吗?”她给了我一个肯定的回答,眼神里带着微笑,春天的空气里似乎充满了两个外国人在一种陌生的文化中获得的满足感。
  • 我开始意识到应该做些什么,我催促妻子赶紧与其他来宾打招呼和交换名片。然后我们和那名南斯拉夫记者一起出发,骑着自行车朝东直奔美国大使馆而去。路上我们向一名叫汤迪的中国朋友打招呼,她当时正要去做按摩。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像梦境一样,途中我们几乎改变主意到书市去,但就在那时,南斯拉夫记者的手机响了起来,他被告知,大使馆附近确实有事情正在发生。
  • 严冬过后迎来了一九九九年的早春,王感觉到校园里弥漫着越来越紧张的气氛。天安门大屠杀发生在一九八九年的六月四日。随着天安门事件十周年日子的来临,整个城市的电脑萤幕上经常弹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特别是在校园网上。他们称之为“传单邮件”,是持不同政见的团体透过中国大陆境外的服务器发送过来的。也许在网路还不甚发达的中国,这种在网上主动提供资讯的做法对大学生来说是新鲜事。大学生对这种传单邮件进行了讥讽,王也不例外。这样的举动无疑是为了自我保护。但是王还是想知道,这些不同政见人士怎么会有别人的电子信箱位址呢?
  • 现在,在这个周六的下午,王高举着他的标语,带领着北京大学的学生来美国使馆前示威。每次经过美国使馆前,他都会异常兴奋。但是,当他呼喊口号和挥动拳头时,他感到自己好像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他的勇气和突出表现使他成为关注的焦点,也许中国共产党可能再次镇压,那时候自己岂不也会跟着倒楣吗?游行示威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借了一个手机,找到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他在电话里与母亲告别,他预感到即将有事情发生,但请不要忘记他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然后他回到了示威的人群中继续进行抗议,就在这时候,他的北京大学的同学向美国使馆投掷了第一块石头。
  • 从一开始我认识的所有美商代表中,美国商会主管麦可‧佛斯特(Michael Furst)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部分原因是他在官僚内部争斗中非常顽强,部分原因则由于他到北京的金山不完全为了钱,而是为了领略攀登的挑战。迈可喜欢危机,对美国商会所扮演的第三方沟通角色和起到的抚慰作用尤为自豪。他并不把这些纯粹看做是为了自身商业利益的举动。他会注视着你的眼睛,笑着问:中国人反美能对谁有利呢?我们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与中国人打交道,所达到的亲密程度根本不是美国外交使团能想像的。我出去到山里边,和这些人一起喝白酒。我们知道该做什么。(暗示国务院一窍不通。)
  • 接下来的星期一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妻子已经从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使馆区的示威事件简直占据了我们的整个周末,与每一个中国人接触的过程中都使我们有血债血偿的感觉。妻子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人,但那天她竟然恳求我不要去上班。我只好安慰她:只要我跨上那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人们都会认为我只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外国人,而不是一个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出现的美帝国主义者;我的墨镜将会遮挡我那惶恐不安四下张望的眼睛;我会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虽然如此,她还是把几张写有“深表遗憾”和“一场意外”等汉字的卡片放进我的衣服口袋里,以备不时之需。
  • 这并不是我首次看到这样的节目。一个月前,魏的电视公司为了制作一部促进中美两国合作和相互理解的片子,曾经与一个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摄制组举行过茶会,探讨在这个专案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对方私下让我们观看了他们最新制作的短片。故事以新闻报导的形式开头,一个戴着像赛马选手的护目镜般眼镜的主持人叙述主题:柯林顿轰炸伊拉克系列。片中有一个简介,主要是介绍波湾战争的背景,以及美帝国主义在科索沃和世界各地暴行的内在关联,并指出这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利益;然后是两分钟的动画,配上同样伤感的背景音乐:美军轰炸机、黑压压的美国大兵、惊恐万分的伊拉克儿童,以及哭泣的中国儿童。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剪辑方式好像是中央电视台一贯的手法。他们甚至给这部短片起了一个我在中国电视台系统中首次听到的名字:“在线电视战争”。
  • 我从来不去问魏为什么这部片子对她有这么大的影响,直到后来我逐渐对她有所了解后,才意识到她真是一个有趣的中国新一代,“红色角落”中让她落泪的并非与中国政府斗争的艰辛,或是那些贫苦的受迫害的中国老百姓,而是影片中白灵饰演的女律师。在这个角色中,魏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的化身:自信、积极进取、充满理想且具有坚定的信念,在制度所允许的框架内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而奋斗;虽然事业还未成功,但是个人相当独立;能与美国保持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不为这种关系所左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