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神韵

《美言集》五:杏花春雨江南

2008年05月05日 | 13:16 PM

【大纪元5月5日讯】整个神韵演出的运作真是非同小可。刚柔相济的组合,之前是阳刚的男儿出场,之后变作杏花春雨江南了。《水袖》就是这样的例子。即使如此,实则《水袖》仍是刚柔相济的例子。所谓《水袖》是女孩子跳的舞蹈,然而它的意境里,同样阴阳并存,互为演练。

以我这点浅薄的修为,就知道川戏里水袖的讲究。川剧演员白衣胜雪,舞动四尺多长的水袖,高低起伏,表情达意,水袖成为人物的身体语言。

所谓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里的演出天地格外清新,天幕中,那真的是杏花春雨江南,一派桃红柳绿、亭台楼阁的江南格调,而这些江南女子的着装想来也会让西方社会的设计师们从此离开那种黑暗色系、炫酷的那种单调格式的思路(有点像死胡同的设计感觉,再所谓名家料理不外是质料的取胜,精工的裁剪,真正谈动人心弦的美感,还是要在神韵演出的服装里去发掘多种颜色的搭配,是明亮美丽,丰富多彩的。)所以说五千年文明不是说着玩儿的。真正东西结合起来,出来的定会非同凡响吧。从这个意义来讲,神韵她创造了人类的后世文明。因为她真正教化了人心。

话说水袖,幼时就能披浴巾/枕巾/纱巾作水袖的女生大概人不在少数吧,那可能就是说,水袖的来源存在于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它就是一种文化符号了。都含着对传统古典美回归的期待。刘纪蕙在《认同、差异、主体性:从女性主义到后殖民文化想像》中评论林怀民擅用水袖:“《九歌》中,湘夫人身披肩后似乎延绵无尽的长长白布,以及她的沈静面具与典雅身段,使她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替身:这是个束缚重重,没有生机的文化,永远耐心的等待,等待未曾到临的神!”看了这段神韵的《水袖》,我想说:神,已经来了。世人的痛苦终将了结。因为我也想起关于现代文学评论的一段,大意就是好似现在的大陆作家走入下半身写作,那就是整个往下走,道德往下走,创作也变得低下,好像也是一个有名的作家表示,人们只有等待神。我自己的理解讲的了。(如有纰漏,请方家指正。)我想,神的含义是什么呢?康熙皇帝曾对子孙有过家训,里面有讲到佛道神就是道德修养到了最高境界的人。如是这样,我想世人呼唤等待的神就应该是一种类似预言中讲的末世大审判之前的一种普世的恩惠,而得了这个恩惠的,就是得到神的庇护的生命,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水袖应是非常具有传统的这么一种舞蹈语言,或者说,文化的载体,“水袖”在京剧中就是戏装袖口的一块白绸子。抖动或舞动水袖可以表现人物的悲、喜、恐、惊、怒、哀等情绪。而中国的诸多剧种:豫剧、京剧、晋剧、川剧、越剧、评剧、昆曲、黄梅戏等,都是有水袖的,可以随意而用。那么,神韵的与其有何不同呢,我认为就是表现力的不同。套用以前结识的一位娶了泰国老婆的美国跆拳道教师的话:They’re graceful but powerful。换句话说,水袖在中国戏曲里面是表达人的,表达故事的,表现人物的,而神韵的演出,是在歌颂神,表现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她美好的特质非常不同俗世的文化层面,她是超越的,你看那些小女孩在台上跳舞,可你就是感到非常纯洁,非常美好,除此之外你会有一己之私的感觉么?没有,你就是觉得很纯,很美。这样的感觉本来就叫作:心旷神怡。那还不是神给你表现的么?

这些美丽的演员她们没有表现人间的贪嗔痴怨,她们表达的是江南女子的婉约,柔美,乐在其中,一种文化生活,鹅黄、粉红、嫩绿的装束也是不带任何人间舞台意象表达的有各种复杂的情绪、心意在里头,它就是颜色漂亮,单纯,给你的繁忙工作压力的那种心理很大的舒缓感,(不讳言的讲,看完神韵,我全身的毛孔都轻飘飘的,整个人特别舒畅。真的很感恩。)这不是一般的共鸣,就像一般的芭蕾舞剧那样表现正邪善恶呀,它们就是一种固定,一种结局,而像神韵的《水袖》这种节目,很纯,很正,而构成这一群女演员组成的这么一个舞蹈团体,她们在舞台上,你就是个个分开来看,也能看出无穷意味。俗话讲就是看花眼了。

比如说她们有一个空中劈跳下来,然后直接两腿落跪的动作,你会感到那种柔嫩,那种纯洁,那样的文化内涵你到世界上任何别的艺术团里是决对看不到的,深深,深深的美好。

与梅兰芳齐名的京剧大师“麒麟童”周信芳曾这样讲过:“我们唱戏的,肚皮好像仓库。仓库里如果只有一升米,烧来烧去只能烧碗薄粥汤。必须有一担米,才可以翻花样,今天吃蛋炒饭,明天吃八宝饭。”看这个《水袖》,你每次欣赏,每次品味的不一样。

愿逐月华流照君!(http://www.dajiyuan.com)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