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漳州

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88
【字号】    
   标签: tags:

朱熹,漳人多称“朱文公”。朱熹在漳州曾做过知府,所以在漳州有很多他的遗迹和故事。

据说,南宋绍兴年间,朱熹做了漳州府的同知,公余之暇,常在府学旁边,老百姓送给他的几间民房中注解四书。

房子的前面有一个池塘,名叫“丽藻池”。冬天池里没有水,干得像鱼鳞般似的,一块块裂了开来,有时几乎硬到可以使人在池上行走,简直是个大坑。一到春夏之交的梅雨季,整个池塘就涨满了水。

朱子跑到这儿来注解四书,原是为了图清静,不料咯咯的蛙声,彻夜不绝,如雷贯耳,扰得他神思不清,心神不宁,下笔无文,心里怪难过的。


网路图片

他读过韩愈的文章,知道鳄鱼可以因为一篇祭文而自行离去(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曾写“鳄鱼文”驱除溪潭中的鳄鱼),那么要蛙不叫,相信也可以用文章来试一试。

于是他便写了一篇祭蛙文,预备了很多胡螓、蚊虻等微小的飞虫、昆虫之类,叫了一个差役,特地到池边把祭文诵读一遍,然后烧了,并说:“奉本大人之命,带此食物给你们吃,吃完赶快离开此地,否则处以重罪。”

过了几天,蛙声仍旧在那里咯咯不断,朱子非常恼怒,便做了一首闻蛙诗,又再做了一篇祭蛙文,并且用纸剪了很多“纸枷锁”,叫了差役再带到池边去祭,并把纸枷锁丢入池中。

次日,竟然看见很多青蛙的颈部,都扛了“纸枷锁”,如死了一般的浮躺在水面上。朱熹看了于心不忍,便走上前指着它们说:“现在宽恕你们,你们即刻离开此地,勿违!”

果然,过不了几天,蛙声断绝,朱熹的声望就此如日中天。现在别的池塘里发现“白颈子”青蛙,人们都说那是从前扛过朱熹的“纸枷锁”而遗传下来的蛙种了。后来为了纪念此事,就把“丽藻池”改名为“断蛙池”。

另有一个传闻:

当朱熹知漳州府事的时候,为着要注疏四书,便在东门外的白云岩上,紧靠着和尚庙旁盖了一间读书庵。后人称为“白云洞”。

建屋当然要用很多瓦,因为岩高,一人难以运上,便想了一计,让人到处传言:朱知府某日要在白云岩下“使飞瓦”……。民众听了这话,好奇心大起,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了。时候一到,那真是万人空巷,争先恐后,谁都想一睹为快!

朱熹早把瓦料放在岩下,到时,便命令那些看“使飞瓦”的人们,各人都要带一块瓦上岩顶来。知府的话,谁敢不听?于是便各带一片瓦上岩顶去了。

于是,不到一刻,这堆瓦已经搬上岩顶。可是观众等了半天,却看不到什么是“使飞瓦”,有的便抢前去拜问朱熹,朱熹答:‘我的瓦,原是在下面,现在竟都会飞上来了,这岂不是“使飞瓦”了吗?’这一大群观众,不由得哑然失笑,怏怏而归。

朱熹既在白云岩住上了,因为和尚都是素食,所以关于鱼虾荤腥就难进口了。一天,村人拿了一盘炒得油光雪亮的虾子和石螺来孝敬朱熹,那红艳艳的熟虾和剪断尾巴煮出来的石螺,鲜美的滋味儿,让朱熹吃得齿颊留香、恋恋不舍。一想此后欲得此物颇不容易,所以也顾不得这些煮熟了的虾、螺能不能复活,更觉得这种螺子可爱、有趣,便同时拿了好几只丢到山涧里去。

不知咋的,这些煮熟了的虾、螺,却又复活繁殖了起来。现在白云岩上尚出产这种红虾子和没尾巴的螺子,俗称“石螺没尾”,据说就是朱熹那时放下的后代。

白云洞在龙溪城东约二十余里。岩上有祠,塑像祀朱熹。祠前有一小池子,池水常是黑黝黝的。俗传这口池就是从前朱熹常常在这里洗砚的,故今名之曰“洗砚池”。祠后有一亭,亭中立石碣,书:“朱文公解经处”。盖以纪念朱熹是也。整个白云岩,景致清幽,适合赏玩,产有茶树,味颇甘美,俗名为“紫阳茶”。

据说漳州从前是个蛮荒地区,朱熹来到此地做太守以后,对于此地的风俗习惯大力革新,使之趋于正轨。所有居家门口,必挂一竹篱子,上头贴着用红纸写的“格外春风”四字,(这习俗至今尚存。竹篱子,俗称“竹格子”),这样妇道人家在里面,会看见外面的一切,但外面的人,却看不见内里的妇人了,这是朱熹专为妇人设计而创造的。

由以上这些记载与传说,便可以知道,漳州文化受朱熹影响之大了。@*

注: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今江西婺源人,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号晦翁。南宋高宗绍兴进士。历事高、孝、光、宁四朝,官至焕章阁侍制,卒年七十一,谥曰文。理宗赠太师,封信国公,改徽国公。知南康时,复建白鹿书院。主张“居敬”“穷理”“格物致知”。世称“闽学派”。著有“朱子大全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威王马上就不高兴了,放下琴握着剑说:“先生连我弹琴的样子都还没看见,怎么知道弹得好呢?”
  • 汉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下邳人。他的父亲于公曾经是县狱吏郡决曹,其办案公正无私,所断案件没有一件是有冤屈的。在他生前,东海郡人就为他立了生祠。
  • 崔沔(mian/),字善冲,是唐代诗人之一,曾官拜中书侍郎,担任过魏州刺史一职。他以孝顺、清廉和以礼法持家而闻名,被称为士人之表率准则。崔沔的儿子、孙子后来都成为当朝宰相,又被誉为宰相世家。我这里就介绍一下崔沔的孝行。
  • 观看了神韵晚会的节目---《创世》,不禁惊奇于中华传统的历史悠久,余韵流芳。主佛驾着飞马拉的天车与众神立下誓约:随我下世,做一千年的王!
  • 河南书生刘理顺,明朝人,多次赴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这一年落榜后,他在二郎庙继续刻苦攻读。一天,他听见外面有人痛哭,就向旁边的人询问缘由。有人告诉他:“那一家的儿子外出经商七年未归,他的母亲又老又穷,准备将儿媳妇卖给别人好过日子。昨天有一个商人付了十二两银子,今天这媳妇就要跟商人走了。老人与媳妇不忍别离,所以痛哭。”刘理顺当即让仆人去家中拿来十二两银子。仆人说:“咱们家也缺钱花,只剩下交纳粮税的十几两银子,准备明天交官府。”刘理顺说:“还是赶快取银子来,粮税再想办法去借。”
  • 自古以来,人们皆认为钱塘江潮在黄历八月十八日时最大,可称的上是天下一大奇观。所以在南宋都城临安府(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流行一种观钱塘潮的民俗,到黄历八月中旬的时候,临安城中有条件的人家大半都会来观潮。
  • 我的家乡,有一个穷人外出讨乞。他走了半天,在傍晚时分,感觉迷了路。但见石径崎岖,云阴灰暗,不知所从。只得坐在枯树下,等待天亮以后再走。忽见一人从树林里出来,后面有三四个随从,一个个都高大伟岸。讨乞人心中害怕,立刻跪下求情。那人同情的说:“你莫害怕,我不会害你。我是专管老虎的虎神,现在来为众虎调配食物。待一会儿,虎吃了人,你收下那人的衣物,足可维持生活。”
  • 第三天清早,晨曦初露,曙光乍现,小沙弥急急起床会同老师父一块儿沿线找去。找到一处草丛间,线就没了踪影。他们取来铁铲按址小心翼翼的挖去,果然...
  • 有一次齐景公请他的部下来赴宴会。酒后他在一起比射箭比武,齐景公拿起弓来,一箭射去没射中,他的部下却一齐喝采道:“好呀,射得好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