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选读(一)

陆志仝
font print 人气: 75
【字号】    
   标签: tags:

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大臣们说:“当国君的原则,必须以百姓的利益为先,如果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来满足国君自身的欲望,就好比是割下自己大腿的肉来充饥,肚子虽填饱,人却死了。如果要使天下安定,国君必须先修养自己的品德。从来没有身正而影斜、自身品德修养好了而民间却乱起来的道理。我常想,伤害自身的并不是外物,而是个人的嗜好和欲望太多所引起。如果国君一味的追求美味佳肴,沉迷于歌舞美女,所想得到的越多,所受到的损害就越大。既妨碍了政令的通行,又扰乱了老百姓的生活。如果国君再说一些违背事理的话,老百姓就会人心涣散,并随之产生怨恨,离叛的事情也会出现。我常想着这些事情,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谏议大夫魏徵回答说:“古代圣明的君主,都能够先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因此才能通晓万事万物变化的因果。过去楚庄王聘用詹何,问其治国的要领。詹何却告诉楚庄王修身养性的方法。楚庄王又问这样治理国家的效果会怎样?詹何说:‘没听说自身的品德修养好了而国家还会混乱的。’陛下所阐述的道理,跟古人说的一样。”

贞观二年,太宗皇帝问魏徵:“为什么国君被叫做圣明君主或昏庸的君主?”

魏徵回答说:“国君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国君之所以昏庸,是因为偏听偏信。《诗经》说:‘先贤曾经说,有疑难的问题可以与普通平民商讨。’上古的贤明君主尧、舜治理国家时,能广开四面八方的大门以纳贤士;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晓远近情况。所以国君的圣德才能昭然于天下,共工、鲧这样的人就不能蒙蔽他;奸佞小人的花言巧语及乖张行为也不能迷惑他。秦二世则是深居内宫,只相信赵高而不信任其他朝臣,真到天下都造反了,他还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举兵叛乱,攻到京城时,竟然还不知道。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各路的叛匪攻占城池、抢掠乡邑,他也不知道。因此国君多听各方面意见,采纳臣下的建议,权臣就无法阻塞言路、蒙蔽国君;而下边的民情也能顺畅的上达。”太宗非常赞赏魏徵的话。

贞观十年,太宗皇帝问大臣们:“帝王的大业,创业和守成哪个艰难?”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回答说:“在国家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时,各地群难纷纷起兵,必须功破城池才能使敌人投降,在战场上取胜了才能使敌人归顺。由此说来,创业艰难。”魏徵回答说:“帝王起兵,必然借世道衰败混乱的时候,消灭掉原来昏庸狂暴的国君,从而得到老百姓拥戴,天下人都来归附;奉上天旨意又得到老百姓支持,因此创业不难。然而帝王得到天下之后,志向趋于骄奢淫逸。百姓希望过上安稳的日子,而徭役却无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匮乏了,国君的奢侈事务却还不停止;国家的气数衰亡常常是这样引起的。由此说来,守成更难。”

太宗说:“玄龄过去曾跟随我平定天下,备尝艰辛,出生入死,所以认为创业艰难;魏徵和我一起治理天下,担心骄奢淫逸的弊端出现,使国家从蹈危亡的境地,所以认为守成艰难。现在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而守成的艰难我会与诸位一起慎重的对待。”

评讲:从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两位贤臣的对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贤明的君主及朝臣都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并致力于使百姓的生活富足。而要让老百姓的生活富足,不能只是表面上的空话,国君及朝中大臣必须克制自己“耽嗜滋味,玩悦声色”的欲望;也就是要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只有重德修身才不会出现骄奢淫逸的弊端。

唐太宗尝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贞观政要·任贤第三》。既然是以古代的历史为镜,可以知道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亡,那么,我们就以贞观之治这段辉煌的历史为镜来照一照现今的中国大陆。

如果有这样一个政权,在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还非常穷困匮乏的时候,统治者仍花费大量的财力大搞形象工程,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那么这样政权的结局必定如唐太宗所说的那样“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自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7/7/27/45008.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古老的《易经》与现代遗传学相遇,会揭示怎样的生命真相?现代科学的发现,中国古人早就知道?人身自有阴阳,原来也体现在这里……
  •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一个可怕的事情:“曷劳落迦城”的毁灭。古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地区)北方有一个名叫曷劳落迦的城邦。在佛离世后,凌空飞来一尊佛像,降落在曷劳落迦城……
  • 舜对禹说:“请你也对我提些建议吧。”禹鞠躬作揖说:“帝啊,您在上位,皋陶陈谋在下,这样就已经非常完美了,我还有什么建议可提呢?我只想每天认真把事做好。”皋陶故意向禹问说:“怎样才是认真做事呢?”
  • 舜二十岁就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就被尧所重用他,五十岁时他代行天子之事,舜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舜取代帝尧登上皇位。登上皇位后三十九年,他不顾年老之躯,到南方巡狩,竟死于苍梧郊区。舜被葬在长江南方的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 从前,高阳氏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帮助,称他们叫做“八恺”。高辛氏有八个好儿子,当时人们称之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能继续前人的善行,不曾损毁过他们的名誉。在尧的时候,尧却没有任用他们。舜的时候,开始重用八恺的后人,使他们主持地政,开发各地适合生长的农作物,结果,没有一处不是丰收的。舜又重用八元的后人,使他们在四方到处宣扬五种伦理思想,于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家庭和社会一片祥和融洽。
  • 四方诸侯领袖举鲧治理洪水,尧以为不可,诸侯领袖力请试用,试用后不见绩效,使百姓深受其苦。
  • 四人同声向尧推荐说:“有一个没有结婚的平民叫虞舜的。”尧说:“不错,我也听说过,到底怎么样?”四人都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心不向善,母亲言不及义,弟弟倨傲无礼,他却能够和睦孝顺,把一个家处理得雍雍穆穆,没有出什么差错。”尧说:“我来试试他吧。”
  • 黄帝是少典氏的儿子,姓公孙,名轩辕。他一生下来就特别灵秀聪明,才几个月就会说话了。轩辕年纪小的时候很伶俐,年纪稍长后更加勤勉,成年之后见识广博、有智慧有远见。轩辕那个时候,神农氏的后代子孙们的势力已经渐渐衰微。诸侯互相征伐,百姓备受痛苦,可是神农氏却无力解决诸侯们的纷争。所以,轩辕便操练士兵,去讨伐那些不来朝贡并且互相争战的诸侯,最后,诸侯们都来归顺臣服于神农氏,只剩下残暴的蚩尤,神农氏没办法讨平他。其实,炎帝神农氏此时也还想要再领导诸侯,但诸侯们都已归顺于轩辕。轩辕于是一方面修德整军,顺应四季五行之气,教民种植五谷,安抚百姓,规划四方土地使可资利用。另一方面,他训练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士兵,以熊罴貔貅䝙虎等猛兽为之命名,和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三次交战后,终于打败炎帝,完成了他的志愿。后来,蚩尤作乱,不服从命令,于是轩辕向四方诸侯征集军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活捉蚩尤,最后还将他问罪处死。这时,四方诸侯都尊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我们说的“黄帝”。如果有人还要作乱的,黄帝便去征伐他,待事平之后,便随即离去。黄帝披荆斩棘,开山通道,从没有享受一天舒适的日子。
  • 有人送了一条活鱼,给郑国的大夫子产。子产让管理池沼的校人,把鱼养在池塘里。
  • 今天选读的古文第一段是讲述蒲州刺史赵元楷劳民伤财向唐太宗献媚,却被唐太宗批评之事。经笔者查阅《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纪十一》记载,此事发生于贞观十二年二月;而笔者手头《贞观政要》版本上记载的却是贞观七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