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臣民尊称天子为“陛下”?

作者: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837
【字号】    
   标签: tags:

在古装电影、电视剧或文艺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臣民在拜见皇帝时,都尊称其为“陛下”。

其实皇帝的尊称还有圣人、皇圣、圣上、乾元…等,如《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唐朝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仇兆鳌.注:“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又南朝宋颜延之《和谢监灵运》:“皇圣昭天德,丰泽振沈泥。”另汉朝班固《典引》:“是时圣上固以垂精游神,苞举艺文。”还有《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定皇后》上载:“德配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而陛下是人们最常见到的尊称,那么,古代的臣民为什么要尊称天子为“陛下”呢?

“陛”原是指台阶或阶梯。如《说文解字》:“陛,升高陛也。”段玉裁.注:“自卑而可以登高者谓之陛。”而“陛”的另一种解释,则专指古代宫殿的最高阶,即天子坐以听政的地方。如《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荆轲传》:“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所以,“陛下”原意是指天子宫殿的台阶之下,如《后汉书.刘盆子传》:“诸三老、从事皆大会陛下,列盆子等三人居中立,以年次探札。”王先谦.集解:“陛下,即阶下。”后来引申为对天子的尊称。如《韩非子.存韩》:“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秦朝以后,又用来专称皇帝为陛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汉朝蔡邕《独断》上记载:“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陛下者,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阶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大意是说,皇帝上朝处理国政时,必有近臣执兵器站列在“陛”的两侧,用以防备发生不测。群臣向皇帝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所以就透过站在“陛”下的近臣,把他们的意思传达上去,以示对皇帝的尊崇。于是“陛下”一词,也就成为对皇帝的尊称了。@*

责任编辑:方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龙袍是古代帝王专属的服饰,绣在龙袍上的图纹及其位置都有规定,甚至有的图纹或颜色只有帝王的服饰才可以使用,因为这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 中国古代的成年仪礼,最主要是男子有“冠礼”,女子有“笄礼”。我们知道,冠礼是指古代男子在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到了二十岁成年时才由长辈为其梳发并戴上新帽,这个纪念仪式就称为“冠礼”。那么,为什么古代女子的成年仪礼称为“笄礼”?
  • 在古代小说中常看到把女孩儿喊为“丫头”,其实现在有些华人地区还沿用这种称呼。如《红楼梦.第十五回》有:“忽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丢了纺车一径去了。”但为什么要把女孩儿称为“丫头”呢?
  • 古代婚礼仪式中,在成婚洞房之夜,两个新人各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绺头发互绾缠绕起来,作为两人永结同心的信物,故称为结发。
  • 在《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上载︰“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是说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他的小舅子添了个儿子,李林甫就手写‘闻有弄獐之庆。’作为庆贺,客人因为畏惧他的权势,看了也只好掩口而笑。
  • 据传上古时期有龙马背着一幅图从黄河中出来,向伏羲献出《河图》,故伏羲画出“八卦”;夏禹治水时,有灵龟背着一本书从洛水中出来,向大禹献出《洛书》,大禹因而作成《洪范.九畴》。因此,龟在远古传说中是个神秘的图腾。
  • 常见人们家有婚嫁喜庆时,总喜欢在门窗上、房间内、嫁妆上贴个大红“囍”字,并且也渐渐成为布置婚礼的标帜。不过,为什么结婚时要贴“囍”字呢?
  • 不管是古代或现代的瓷制器物,我们最常见的纹饰就是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描绘或吟咏松、竹、梅的诗画,也是多的不胜枚举。如元朝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另明朝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但为什么要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呢?
  • “连中三元”一语是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古代主要施实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种选官制度。
  • 我们如果阅览古文词赋,经常看到古人谈到年龄时,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会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称。如《淮南子˙氾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