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爱中的秘诀(一)

黄维仁博士

人气 31

前言

我常问我医学院的学生:“你们学医的目的是什么?名利?地位?人生的最终追求是什么﹖”其实,我们一生奋斗﹐最后都是为了达到这两个人生目标﹕幸福感和意义感。

一直到最近一二十年,美国学术界才开始有人做实证研究,来探索什么因素才能带来快乐和幸福。有一位大卫﹒梅尔(David Myer)博士发现“有意义的爱的关系”最能带来人间幸福;另一位医师狄恩﹒欧尼斯(Dean Ornish)发现,目前所强调的均衡饮食、充分睡眠或运动等,还不如一个“有意义的爱的关系”更有益身心健全。还有一位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约翰﹒葛特蒙(John Gottman),做了许多研究。他提出,处在痛苦婚姻中的人比在快乐婚姻中的人平均寿命少四年,他们伤风感冒的概率也高于30%,因为幸福的关系能增强一个人身体的免疫能力;而且,你每天只要花两分钟与你亲近的家人,作一些高品质的亲密沟通,比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到健身房去,更具增进身心健康的效果。

生命中的两难
既然“有意义的爱的关系”如此重要,为什么全世界的离婚率还这么高?过去的传统文化中,对婚姻品质的期望没有那麽高,而现代社会中,人人都渴望有个快乐的婚姻,却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期望增高了﹐但处理婚姻的能力并未跟着增长。调查显示,真正你侬我侬的夫妻不超过10%,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有40%,另外 50%则在水深火热中。

所以现代人的亲密关系可说是充满了挑战性,而爱情关系是人间最复杂的一种关系﹐人生有许多“两难”(Paradox) 的现象﹕

“If I get close to you, I get hurt. But if I don’t get close to you, I get lonely. If I tell you truly how I feel, you distance from me. But if I can not tell you truly how I feel, I distance from you. ”

“若亲近你,我就受伤;不亲近你,我又孤单;当我跟你分享内心的痛苦,特别是你在我身上造成的痛苦时,你离我而去;但,如果我不能跟你谈我真实的感受,我心就远离,不再与你有亲密相契的感觉了”。瞧﹐多么不好弄呀﹗

爱的账户显赤字
在研究爱情关系时﹐我一直对以下几个问题有兴趣﹕

* “为什么婚后爱情的热度会直线下降?”
* “为什么很多人结婚生子后,爱子女的心远胜于爱伴侣?”
*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致命的吸引力’?”

我们不妨在这里谈谈所谓的“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都有一个感情的账户,一个微笑就是存了一笔爱的款项,一句尖酸刻薄的话等于提款。在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夫妻多半没有机会存款、交流,而在各样生活压力下﹐彼此挑剔的事情却日益增加,显而易见,账户赤字会使两人关系不稳固。而孩子对我们的倾慕、依赖,都让我们觉得被需要﹐增加自我价值感﹐所以都是存款;同样地,当家里的伴侣一直抱怨和批评﹐不断提款,外面接触的异性却总是衣着整洁、温柔﹐那样尊重你﹐ 崇拜你。可以想象,外遇发生的危险性有多大!

然而﹐“社会交换理论”却有不能解释之处,为什么一位功成名就的教授会突然冲动地抛妻弃子﹐丢掉工作﹐冒着身败名裂之险﹐不顾一切带着女研究生私奔?为什么许多妇女被丈夫殴打,却不愿逃走?对这些受虐妇女而言,最危险的两个时刻:一是当她们试着离开施暴的伴侣时,一是当她们找到新的对象时,都可能受到生命的威胁。爱情结束了,不是离开就好了吗?为什么有人会采取这么冲动、这么原始的方式?

心里辅导运用
这里,我们需要了解人的潜意识。尼采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把它改成“要幸福快乐的人,没有不学心理辅导的权利”,我们要如何确保一个好的爱情婚姻关系?一定要去学习自我了解、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情绪、别人的情绪,有很高的情绪解读能力,增加自己的情感智能(EQ)。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你和家人、同事相处时,都已经在运用心理辅导技术,只是技术的高低不同罢了。

每当我们在学习时,要记得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使命:如何让我们的家庭、社会变得更好一点?任何一个好的学习必须要学七次以上,同样的事情要从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才能深入。很多人间的道理是一致的,但在简单中有很多复杂性。许多人喜欢寻求一些简易的公式﹐例如“沟通四要”、“冲突五诀”、“幸福六窍”想藉这些来面对问题,但我很担心这样不下苦功了解却乱套公式的结果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好的动机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

身为一个临床心理学家﹐我常抱着一个初学者的态度,永不停止学习,我最好的老师就是我的个案们,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邀请我陪他们一起走过,让我从他们眼中来看他们的世界,来经历他们的酸甜苦辣,分享他们的生命,这是何等的特权,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功课,很多人生智能。

概念的拼图
在我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曾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刚进研究所时,觉得高等统计课非常枯燥、无聊,因为我是一个people person,喜欢和人在一起。起初老师在台上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在背景不足﹐概念尚未形成之前﹐甚至连发问都不知道要问什么,后来,我耐心听同学怎么问问题,耐心听老师怎么回答问题,就在这过程中,锲而不舍地一个片段、一个片段,一点一点的累积知识,才开始有概念产生。概念与理论极为重要﹐因它引导我们去分析﹐了解问题。它给我们一个看事情的角度﹐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要到何处找有效的解方。好象天空中有很多电波,除非你发展出一个接收的频率,否则你不会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丰富的知识。

“如果你真正了解,你会知道怎么去做。”如何在一大堆信息中区分哪些是正确要用的数据﹐哪些是干扰的噪音,这是最重要的。良医、庸医的差别就在这里,可以在很复杂的现象中,正确地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病因 。

我读一本书或听一场演讲时﹐只要学会一个新的概念﹐有个新的启发﹐我心中就雀跃﹐觉得值回票价﹐所用的时间与精力没有白费。所以我相信,在人生每一时刻,和任何人交谈,只要这个人可以帮助你得到更深更新的领悟﹐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不断进步。

深度心里学
一个人从小成长的背景,常会深深地影响他日后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以及日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不管曾经受过多少伤,当爱情来临时,就是最好的医治和疗伤机会,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下最好的治疗者是自己的爱人。但是,因为信任、不设防,所以在爱情中也是伤上加伤最危险的时候。当人的感情被触动时,就进入了一个非理性的潜意识过程;爱情关系其实很像母亲与婴孩的关系,彼此恋慕、含情对视,都想把最好的献给对方,不在一起时会焦虑、不安,仿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爱的关系今与昔
唯有在恋爱中,人的二个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时得满足:一是无条件被人接纳,二是在所爱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别心里愈空虚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赖对方来支撑你脆弱的自我价值感。不知不觉地,期望对方能随时随地无条件接纳你、随时随地把你摆在第一位;心理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日后对伴侣的要求愈是加倍;过去受的伤,要从现在爱的关系中加倍讨回。例如过去在家中被忽视的﹐现在会不知不觉地要求伴侣不断给你注意力﹔过去被管得太厉害的﹐现在会要求伴侣信任你﹐给你空间。彼此互许终身之后﹐你会觉得:为什么我所要的,你却不给我?在爱情中的人﹐心理上往往退化回到婴孩时期—我有什么需要,不用开口,爸妈就应该知道,而得到照顾最好的办法就是哭闹,但在成人的世界中用哭闹﹐处罚对方﹐强求他来满足你心理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下期续)

黄维仁 演讲 * 郑雅文 纪录黄维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诊所专业双语心理治疗。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心里治疗﹐督导﹐训练与教学工作。北美爱家协会会务顾问。Focus on the Family 国际特约讲员。

文章来源 : http://www.focf.org 美国爱家协会

相关新闻
【笑长爱说笑】酸溜溜
许胜雄:电子业下半年成长动能弱 支持减税
北市艺穗节8/30登场   61团体创意演出
两兄弟双溪溺水双亡  越南妈妈哭断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