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赏析:战城南

兵者是凶器
文/杨纪代
font print 人气: 280
【字号】    
   标签: tags:

汉代的民歌《鼓吹铙歌十八曲》中,有“战城南”曲,为哀悼战死将士之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嚎……
【在城的南边作战,死在城廓的北边。战死荒野,无以为葬,只好任乌鸦来啄食了!请替我告诉乌鸦,在啄食之前,为我“啊”的哭叫一声吧……】

这首古老的民歌,描写的情景很凄惨,充分表露出汉朝为扩张领土,给百姓所带来的苦难惨况。

李白也曾以相同的诗题,写了一首乐府: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去年,在桑干河的源头打仗;今年又沿着葱岭河的河道作战。(“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是流经北平西方的河川;帕米尔高原,又名“葱岭”,从葱岭流向新疆省的河,叫做葱岭河,简称“葱河”。)】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在桑干河的源头,与突厥发生战争;天宝六年(747),又在葱岭河流域,与吐蕃兵戎相见。烽火可谓连绵不断。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打完了仗,在地中海清洗武器上的血迹,同时,又在天山山脉的雪地中牧马备战。(条支: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天山:新疆省的山脉;洗兵:清洗武器;放马:为准备下一次战争而牧马。)】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连连出征,转战万里,三军将士都已逐渐老迈衰疲了。】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匈奴年年进犯,恣意屠杀,一如农人年年下田耕作一样的稀松平常。自古以来,边境一带的田地,但见白骨黄沙,了无绿意。】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秦朝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唐代却还继续在那儿燃起烽火。(“汉”,在唐诗中,指的是唐朝。)】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烽火不停的燃烧,战争没有停歇的时候。】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野战中,士卒格斗战败致死,失去主人的马,仰天悲鸣。乌鸦和秃鹰,啄食战死者的肠子,又衔着肠子起飞,将它挂在干枯的树枝上。】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士兵惨死在荒郊野地,将军独自一人也束手无策了。至此方知,兵器是凶器,贤明者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去动用。(《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兵者,指刀枪。亦可引申为无故挑起战争或指好大喜功,为扩大版图而引发战火。)】

按唐玄宗追求边功,自天宝改元以后,连年和吐蕃、突厥、回纥、奚、契丹等进行战争,特别是天宝八载(公元749)哥舒翰攻取吐蕃所据石堡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唐兵战死者数万人;十载(公元751)因石堡依附吐蕃,派高仙芝率兵三万人往讨,石国又乞援于大食,仙芝军与大食军相遇于坦逻斯(今苏俄奥里阿塔附近),大败,士卒死亡殆尽。命鲜于仲通伐南诏,又大败于泸南,士卒死者六万人。同年安禄山攻契丹,全军六万人覆没。耗费国家大量财力,边境长期不得安宁。边将邀功,虚报战绩;士卒远征,生离死别。

这残酷的事实,使李白怵目惊心,因而写下了这首叙事诗,沿用汉时旧题原意,作进一步发挥,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事与情交织成一片,节奏鲜明;情与事配合得和谐,自然起伏。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的独特风格。《六韬》说:“圣人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全诗以此语作结,点明主题,而这句论断性的语句,是从历史和现实的惨痛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更显出“诗仙”为文的高妙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床前皎洁的月光洒落,朦胧中我还以为是地上的霜,可抬头一望,原来是明月在看着我呢,低下头来发觉孤身一人,令人不禁遥念起远在他方的故乡。
  • 很高兴又到了我们相聚的时间了,在这一季新的“天韵舞春风”里,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唐诗”,以及历史上一些有趣的名人轶事。除了可以怡情养性之外,还可跟着千变万化的诗文,遨游在无边的风景当中,远离紧张、繁忙的生活,开辟另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
  • 本诗短短数语间,就将时、空、情感三者合而为一:既描述了好友辞别远行的来龙去脉;又轻快的带领读者乘长江飞奔而去,万里风光尽收眼底。
  • 诗仙李白,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死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李白自幼博学而才气纵横,杜甫称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诗人贺知章读到他的诗后,赞叹他是天上下凡的“谪仙人”。
  •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 将竹马写在诗中,最早的作品可能就是李白(公元701→762年)的乐府〈长干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首诗中的名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郑公樗散鬓成丝”其实是一句反语;杜甫在之前写给郑虔的诗中曾说:“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这样有才学的人,却被贬官到台州担任司户参军。杜甫担任的左拾遗也是从八品,所以才会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这首诗替郑虔及自己鸣不平。“万里伤心”与“百年垂死”,表面说的是郑虔,这何尝不是杜甫自身的写照呢?
  • 阅读古典近体诗,常可看到“得句”这个词,“得句”是一种创作状态,也就是创作时,在潜意识(下意识)中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诗(或几句诗),可根据所得到的句子马上创作一首诗或几首诗,或记录下来放入诗囊中。如谢缙“濡豪还自适,得句共谁论。”大意是“挥毫作画自得其乐,得到的好诗句又有谁能够分享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