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交流篇(中):保持正向思维情绪

李佩芬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ads-->
正向思维,亲师合作基础

一份发表于《科学人杂志》、由美国密西根大学所进行的心理实验发现:人若长期保持正向情绪,会增加思维弹性与统合性视野(Global Vision);而负向情绪则容易导致“隧道视限”(Tunnel Vision),让人在解读事物时,观点容易趋向狭隘、偏执。

在校园中广泛推广品格教育的宏达基金会,近年也与卡内基合作,为老师开办人际沟通课程,其中一项重点,就是协助老师建立更乐观的态度,以面对当今千头万绪的教育大环境。“卡内基希望能教导大家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与别人,”黑立言如此期待。

千头万绪的教育工作无法“炒短线”,不论家长或老师都得随时自备“打气筒”,当自觉面临情绪黄灯时,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的正向情绪,这样老师看家长,才不致于左看右看都像“怪兽”,家长看老师,也不会上看下看都很“机车”。

掌握小细节,沟通会更好

总觉得亲师沟通是你的“罩门”吗?你是不是有些沟通习惯,不小心冒犯了老师,拉大了与家长沟通的距离,但自己却浑然不觉呢?以下综合整理多位专家、家长与老师的建议与经验,亲师不妨都来自我检视,让沟通技巧更上层楼。

家长想对老师说

联络簿不是公文,请别再“贵”来“贵”去了:与其在联络簿上写“贵家长您好,贵子弟作业多日未交,请多予以督导”,不如写“小明妈妈好,小明作业好几天没交喔,麻烦协助留意”来得亲切。

留个“有人接听”的电话号码吧:打电话给老师,学校电话语音转了好几回合都没人接;好不容易问到老师行动电话,也总是“本用户现在未开机,请稍后再拨”。如果不希望我们以“声”相许,好歹也留个无声的电子邮件嘛!

“冷冻”语句很伤人:“以后我不碰你孩子总可以吧”的气话,只会让家长更光火。就算彼此不合,但我们都希望孩子好,不是吗?就事论事,别让孩子成为“冷战”下的牺牲品。

老师想对家长说

书面礼节,礼多不怪:联络簿每天都要看,若一大早就看到“为什么功课这么多?小明昨晚写到十点才写完!”的质问语句,整天心情都会不太好。好歹称谓语写一下,以“老师好!小明昨天写作业写到晚上十点……”的陈述事实方式表达,这不仅对孩子有良好示范,老师看了也不刺眼!

别只会说“一切就拜托老师了”: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否则老师下次是不是也要回应:“那孩子在家里也就拜托您了!”

别再比较了:总是提醒老师“我看隔壁班怎样怎样,为什么我们班却……”的家长,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现在也学乖了,会在办公室或教学研讨中互通有无,减少麻烦。如果大家都一样,应该就不担心了吧?

别语带贬损:“老师好年轻,应该还没结婚吧?”“老师你还没小孩吧?你可能不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情……”即使老师单身未婚,但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绝对不会比爸爸妈妈少喔!◇

转载自:亲子天下双月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完美的沟通经验,有赖双方一起努力。亲师何妨就从自身做起,让每次沟通,都化为孩子成长的养分。
  • 老师出了一道奇怪的作业:列出所有你讨厌的人。不过,没人知道下一步是什么。然后,老师请学生带蕃茄来上课,并且在蕃茄上面写下那些讨厌的人名。
  • 孩子们惧怕老师是极为常见的事情,尤其在新学期伊始。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长周末或寒假结束后返校时。家长们既要教会孩子对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警惕,还要让孩子轻松地面对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这对我们来说还真有些难度。不像稍大点儿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未达到能区分事物的程度,也无法凭直觉感知危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年累积才能达到的。
  •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不明白为何孔子要提倡“无讼”,而古时地方官政绩良好者,为何以“民间无讼”来赞美其德政。等到年龄渐长,更尤其是当了老师,耳闻也亲历一些诉讼事件,才晓得许多投诉原本都是意气之争,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纪元记者温婧编译报导)开学之际,我知道许多家长正考虑去见孩子的老师。家长去见老师可能会有多种原因。例如,自我介绍、向老师提供更多关于自己孩子的信息、关心学校如何开学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见孩子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些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儿,疑因遭受班上同学言语及关系霸凌,致使母亲愤而向4位同学提告,导致班级掀起“集体转学”。最后全班愿意和这个孩子同班的仅剩一人,母亲也只能让孩子转学了事。这个事件,由于家长不满校方与教育局辅导不当,甚至上诉到监察院,经媒体报导后,立时引起舆论纷纷。
  • (大纪元记者冯阅编译报导)俄文老师萨利提出了一些家长与老师面谈时的窍门,教我们如何从家长会上获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计,孩子是社会国家未来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贵人,老师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这上天赋予的神圣使命。
  • 聊天时,有一位老师略带抱怨的对我说:“每一次,只要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出问题,我把家长约来学校商谈以后,下一次的班亲会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家长。”她认为,因为孩子的作为让父母感觉失尽颜面,为了不想面对这种不愉快的状况,家长就选择“淡化与脱离”。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亲子或是亲师之间的关系与成长,完全没有加分效果。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资深老师劝诫我们这些菜鸟老师:“不要随便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家长。我给学生的手机都是另外办一个门号,也从来不让学生知道我住的地方。”这位老师的忠告并非出于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