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2-3)

儒学与西方哲学略考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 ,

牟宗三先生在其“判教论”上判基督教是离教,儒、佛、道都能达圣、涅槃、至人而圆,是为圆教。但佛、道两家是偏圆,唯儒家为正圆。我初读时觉得有些费解:圆就是圆,何为有正、偏之分?真理就是真理,不可能有正偏之分。细读之后,原来牟先生所说的,是质佛、道两家不作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论,即牟先生所说的“创生”论。

儒家讲生生化化、率性顺天命抵达圣人境界而圆。而佛讲“空、寂、清净心”等来掏空自我,从而抵达涅槃境界;道也是讲“损”、“无为”来抵达至人境界。这两家都没有儒的“创生”论,说明白点就是没有儒家的入世哲学内涵——道德论。

但牟先生证得“圣人”境界时,与佛的“涅槃”、道的“至人”境界是一样的,都是“无体”,即不可言,又不可以训。他又引用古人罗近溪的话说,“真正仲尼,临终不免叹一口气”,即依此义,说圣人之悲剧。”(《牟宗三集》群言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291页)既然圣人境界不可言,不可以训,那圣人是在无体、无象的“无无”(庄子的“自然之无有”)境界中。即是说,我们不能理解他。

那么佛、道所言掏空自己、无思、无为方可进入涅槃或说悟道就不是什么偏门而是正法了。以此说之,则儒家在征圣的路上所作的道德形而上学是多余的。因为在作圣道时,必定要进入空无、寂然的状态,不能有半点的存有论,你儒作那些道德存有论不是多余的吗?

道家说,“为道日损”,你偏偏不听,要日日“学而时习之”,要“反求诸己”,要作“熊掌与鱼”、“生与义”所欲求的选择。到最后,你发现要抵达圣人的境界,这一切还是要丢掉,还是要损去,不得不作“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易﹒系辞上传》)的功夫。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叫做“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固庄子批评儒家自作多情、为“天刑”所累是有道理的(见《庄子。秋水》篇,引自《庄子正宗》,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北京第1版,266—289页)。后儒们将先前圣人所说的“天道”与人的道德论混搅在一起,索性而论,做的就是朱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心”的功夫。实则这个功夫不是那个功夫,完全错置了。

我们从《周易》所说就可以看出:乾坤成了后,就有了一阴一阳两气出来相荡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没有一阴一阳之道,乾坤就毁了,人世的一切就不能成立了。固我们这个地球的万物必含有一阴一阳之性,包括我们人类。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