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乞富不乞贫

果正
font print 人气: 172
【字号】    
   标签: tags:

佛陀住世时,比丘们每日出外托钵乞食,遵照佛陀的规定,次第行乞,一个个,一排排,无论人家施舍与否,都必须经过。

可是须菩提尊者,他的乞食方式则与大家不同,一离开精舍,他就与大家分道而行,一个人威仪齐态,行止安详的去乞食。

大家不久注意到,须菩提总是只捡富家的门去,而那些凡是他知道生活拮据的贫困人家,决不前去托钵。无论多远的路程,他都不辞劳苦,否则,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行乞。

有一次,一位比丘向他询问,“尊者,您乞食一贯舍近求远,不会是看不起那些贫穷的人吧?”

“哦,我发愿不向贫苦的人乞食,是因为贫苦的人家,自己生活都难以维持,有时是心有余,但实在是无力帮忙,即使是有一点食物,我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而富人则不同,区区一食之施,在富者是无所谓的。”

“你不会对美食有所执吧?”比丘又带着嘲笑的口吻加了一句。

须菩提温和的向他解释道:“如果为了好吃,我们也不要出家修行了。”

那位比丘听了此话,也无话可说了。

在僧团中,与须菩提恰好相反的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有一次,须菩提提问大迦叶:“你乞食的态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无礼的请求你告诉我原因好吗?”

“尊者须菩提,”大迦叶解释道,“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受人供养,是给他们增加福慧的机会,我们守道行法,这就是人间的福田,我向贫穷者乞食,给他们将来的福报,免除今后来世的贫穷,而富人的福多,也许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须菩提听了,点点头。他不强人同己,只是说:“佛法多门,个人以己之悟去奉行佛陀的教示。”

佛陀说:“真正的乞食法,应该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其实,无论穷于富,一旦来到这个世间,就都一样的苦,只是受苦的方式不同而已。惟有修炼得道,才是脱离苦海的唯一的途径。

──转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神奇的是,人们却没有听到他使用斧子、凿子等工具的声音。
  • 五百比丘们也深觉惭愧,原以为愚痴者,竟是这样一位证得果位的觉悟的人。
  • 通常,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反而妨碍修道,不过,在罗侯罗看来,这些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供养时,他总是转赠或与大家分享。
  • 你所希望看到,听到的是人情、人性的事。而法理有时是不能顺着人性的。把人性净化,与真理相应,那才是最要紧的修行。
  • 佛陀想:在我说法时,比丘们已失去了相互间的尊敬、谦让,等我涅磐之后,他们将怎样啊...
  • 究竟是自身的业力,注定娄沙迦在这最后的一生,必须受着长期的贫困,忍饥挨饿得因果报应…
  • 大石放在船中,不会沉没,就象做大恶的人,只要一时念佛、信佛,佛法慈航,自然不会让他坠落。
  • 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为主,当色身幻灭的时候,爱也随之幻灭,如果你能看破无常的色身,那缠缚的爱执,也就随之解脱了。
  •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长得最英俊的是阿难,他有庄严如满月的面容,有清净的如莲花的眼睛。
  • 有意布施的人,并不是穷人,那些拥有金银财宝而不愿施舍的人,才是愚痴的真正的穷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