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12-9)

儒学与西方哲学略考
黄鹤昇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 ,

欧洲高度文明的表现,如果说他们的文化哲学,没有孔孟那种反思内省的修身养性内涵,他们能有如此谦谦君子之风吗?况且人家上有上帝,下有民主法制,双管齐下来限定人的思为,海德格尔、萨特他们讲现象的显现虽然赤裸裸,但其强调要保证个体自由情况下才有此显现,即是说由民主社会制度来作此自由竞争的保证。

反观中国儒家,其道德论就有点脆弱了,其虽有外在的天道监督人的思为,因天道毕竟没有上帝人格化的直接威力,我这里说的“直接威力”就是上帝是有形有像的神,对于执相思为的人来说,有直接的震慑作用;天道无声无臭,无形无象,对于执相而思维的普罗大众来说,不知天道为何物?其威力是间接的,其震慑力是柔性的。

孔子对此也看得很清楚,其“行己有耻”、“知耻近乎勇”就知天道对人的报应是柔性的,只有靠你自己心中有耻来践仁。它不像其他宗教那样由神父、牧师、长老来直接宣判人的罪恶,只由天自行来惩罚你。儒教的道德约束力可见一斑。

儒家若没有佛教的互补,其道德约束力更弱,这是我的看法。那些国粹们只看到人家西方向外发展的理性哲学,而没有看到人家也有如孔孟那样深刻反思自我的哲学,而且人家正在流行这种哲学(环保、人权就是这种哲学精神的体现),而中国正提倡的“发展是硬道理”、“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恰恰是反孔孟儒家心性的外向型哲学反映,它与儒家讲心性的哲学相去太远了,更不用说道家的“无为”学说了,它相去更是十万八千里。他们那种急功近利的科学万能论,当视孔孟、老庄无存在。

我们对认识论的辩证法和形而上的儒学作了简略的探讨后,可以看出,唯物辩证法是在地上转:将物质和意识纠缠在一起,作物质与人交战,这只是老子说的“人法地”的工作而已,其并无“法天”的功夫,这是很显而易见的。而儒家虽作“法天”的功夫,但其加入道德伦理学而论,其虽有“明天人之分际”,敬天、畏天,但无通天之路(无道损的功夫),只能说是“地法天”的功夫,而无“天法道”的功夫(以人的意识去法道),因其没有老庄“损无”的功夫来悟道,我尚存体,与天不合,故儒是半天吊打转而已。其人还是不能与天合而为一,人生之困境还是存在。

还是中国古老的《易》展现得好:阴阳互相转换,有时阳多,阴就少了;有时阴多,阳就少了。但不会是阳彻底战胜阴,也不会是阴彻底战胜阳,物极必反,“绝对”是没有的。

儒家对处理事物的发展,采取一种“中庸”的态度,也就是在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中,采取不偏不倚的中间路线。……其高明就高明在这里:中国人知道不可能彻底消灭矛盾,只能在矛盾的双方取得平衡,以求达致生存的最佳境地。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抓住中庸之道。《 摘自本书 》

(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