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动四方”的剑器舞

茹之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

素有“短兵之祖”、“百兵之君”美称的剑,最早可追溯到轩辕黄帝时期。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 之”。因为其携带轻便,用之迅捷,加之佩带在身上更具神采,所以古代许多王朝的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都以佩剑为荣,并以之纵横沙场,立身立国, 行仁仗义。其中,唐代佩剑最为盛行,不仅武士佩带,就连一般的文人墨客也将其视为饰物,藉以抒发凌云壮志或表现尚武英姿。后来,剑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为了道士们手中的法器之一。

根据剑史所记,大抵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一般是因人而制。剑的各部位包括有:剑身、剑尖、剑锋、剑末、剑脊、剑刃、剑格、剑柄、剑首、剑鞘和穗。古代著名的剑器有干将、莫邪、龙泉、太阿、纯钧、湛卢、鱼肠、巨阙等。

持剑而舞在汉代非常流行,因为剑除了能防身御敌,还能抒发情感。汉代的《剑舞》有单人舞,也有双人舞;有舞单剑的,也有舞双剑的。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一段双人剑舞表演。刘邦来见项羽,项羽的谋臣范增示意项羽趁机杀死刘邦,但项羽不忍心。于是,“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 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获知,汉人无 论何时何地都剑不离身,其佩剑的主要功用是:自卫、装饰和娱乐。
四川博物馆保存的东汉时期的《鼓县鼓舞画像砖》中也描绘了一个舞剑之人。只见他上身袒露,下身穿喇叭裤,昂首平举双臂,舞弄着双剑,右脚上提,正欲踏击旁边的鼓。舞姿雍容典雅。此外,河南博物馆中的《荥阳河王陶楼乐舞壁画》也有剑舞的描绘。

剑舞在大唐时期走入了兴盛时期。此时的剑器舞动作健美,气势磅礴,具有武术的特点,而且与大唐恢弘的盛世气势十分吻合。

唐以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最好。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记载了公孙大娘舞剑时的情景:“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 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其雄壮的气势跃然纸上。史书记载,剑器舞的服装也成为当时 社会女性追求的服装。除了教坊公孙大娘的独舞外,唐人姚合的《剑器词》还描述了大唐武士的集体性剑舞。诗中写道:

圣朝能用将,破阵速如神。掉剑龙缠臂,开旗火满身。
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昼渡黄河水,将军险用师。雪光偏着甲,风力不禁旗。
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
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北宋时期剑器舞依然十分盛行。据明朝唐顺之的《武编》说:“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 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从描述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剑舞的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而且飘洒轻快、 矫健优美,真可谓是“剑似飞凤”。

宋代宫廷舞中也有《剑舞》表演,但是加进了叙述和情节,不再单纯是单个的舞蹈表演。《剑舞》表演开始,“竹竿子”先上场,念诵词,然后指挥舞队上下场。表演内容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乐部唱曲子,作舞剑器曲破一段。(舞罢,二人分立两边。又有两个穿着汉装的人出来,对坐,桌上设水果)“竹竿子”介绍舞蹈的背景,介绍楚汉相争时 的鸿门宴。接着乐部唱曲子,曲剑器曲破一段。又有两人上场,一人舞蹈,想要行刺右汉装者;另一人舞蹈进行阻挡。二人舞毕,两舞者退场,两穿汉装者也退场。

从上述的介绍和舞蹈可知,这段表演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两个穿汉装者,一为刘邦,一为项羽;舞剑者,行刺者为项庄,阻挡者为项伯。

第二部分:(复有两人唐装出,对坐。桌上设笔砚纸。舞者一人换妇人装立)“竹竿子”念白。然后乐部唱曲子,曲剑器曲破一段。二舞者,一男一女对舞。

这段表演讲述的是盛唐著名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的故事。着妇人装的舞者,即公孙大娘,舞剑“做龙蛇蜿蜒曼舞之势”,英武矫健。两个穿唐装者,一为著名书 法家张旭,一为诗圣杜甫。桌上所设笔砚纸,既表现张旭“草书大进”,也表现杜甫“丽句新成”,指其名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通过《剑舞》的表演程式,可知这种表演一般都有一个主题,并展示一定的历史故事内容,配以简单的人物扮演,再辅以与故事情节相符的抒情歌唱和音乐伴奏,构成了一种以歌舞为主的简单舞剧。

由于南宋偏安一隅,刚柔相济、矫健优美的剑舞逐渐被南方婀娜多姿的舞蹈所取代。此后的几个王朝,佩剑不再是一种时尚,剑舞也就再没有恢复其在大唐盛世时的辉煌了。

(本文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