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教本介绍

中国相声史《“社会问题”相声》

1976年至今
汉霖民俗说唱艺术团提供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相声历来有迅速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传统,尤其在“后四人帮时代”,这一传统更是发扬光大,涌现了大量反映及干预社会生活的相声,这类“社会问题”相声,所涉及的社会问题至少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爱情问题︰
爱情虽然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但在过去文革持续的时期,一度也被视为创作的禁区。直到“后四人帮时代”来临,这一禁区才被打破,甚至许多中央文艺单位还联合举办了“恋爱与婚姻曲艺专场”,集中展示了这方面的成果。例如姜昆、李文华的《诗歌与爱情》颇具新意,属于学唱歌曲的“柳活”,清新活泼、幽默风趣,为广大青年所喜闻乐见。

请看其中的一段︰
“甲︰生活方式不同,表达方式不一样。你看咱们中国歌剧也有描写爱情的。
乙︰哪出啊?
甲︰《小二黑结婚》
乙︰小芹那段?
甲︰那心情描写的很复杂。
乙︰你来来。
甲︰﹙唱﹚‘清凌凌的水来,蓝个莹莹的天…’
乙︰好天气。
甲︰﹙唱﹚‘小芹我洗衣衫,来到了河边…’
乙︰好环境。
甲︰﹙唱﹚‘有心我对你说啊…’
乙︰说吧。
甲︰﹙唱﹚‘说上那几句话…’
乙︰讲吧。
甲︰﹙唱﹚‘人多…’
乙︰那怕什么。
甲︰﹙唱﹚‘眼杂…’
乙︰不要紧的。
甲︰﹙唱﹚‘人多眼杂我没敢靠前。’
乙︰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嘛!”

这里的唱属于“正唱”,以优美取胜;而乙的插话属于“歪批”,意在抓哏取笑。二者结合,别有情趣。

*道德风尚︰
“后四人帮时代”,政治风向转到经济建设,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因此除了举办上述的“爱情曲艺专场”外,也同时联合各大组织举办了“道德风尚专场”,且呈现了一批优秀的相声。例如廉春明等创作,赵振铎、赵世忠表演的相声《指妈为马》,就涉及了日益严重的老龄问题,辛辣的讽刺虐待老人的卑劣行径,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这段相声的“底”是这样的︰
“甲︰﹙哭腔﹚你死的可太早啦…你这一死可坑死我啊…我可怎么办那…菜没人买呀,粮食没人驮呀,衣服没人洗呀,奶没人热呀,地板没人拖呀,煤没人搬呀,孩子没人看哪,退休金没人给呀,我那辆车呀…没人拉呀,我的‘马’呀…
乙︰是‘妈’还是‘马’呀?!”

剧中主角通过虚情假意的啼哭,到最后说溜了嘴,暴露了心中的奥秘﹙把老妈妈当作马﹚。针对社会上年轻一代虐待老人的行为,以相声作为鞭笞,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不正风俗︰
此时在文艺创作上“松绑”的气氛,同时感染了社会不正之风的泛滥,最后引起了政府重视,敏感于社会时势的相声艺术也努力配合,多所反映。涌现了《霸王别姬》、《媳妇往哪娶》等优秀作品。

刘荣忠的《真富假富》涉及农村中一度相当普遍的“打白条”问题。“甲”摹拟深受“打白条”之害的青年,娶媳妇没钱买彩礼,竟也“打白条”,这高度夸张的渲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甲︰你看这张是什么?
乙︰﹙看念﹚‘松下彩电一台三千四百元,金戒指一个八百元、金项链…’这怎么回事?
甲︰这就是我媳妇的彩礼,没有现钱,我也给她打白条。…”

*社会风气︰
由于中国社会此时开始“改革开放”,难免泥沙俱下,社会风气受到侵袭,尤以凡事向钱看的思想为害最烈,引起了相声艺术的关注。原建邦此时创作的《管子斗富》就属于立意新颖、针贬时弊的力作。采取说唱并举的“柳活”方式,把诙谐幽默的唱哏和抑扬顿挫的绕口令结合在一起,演出颇受欢迎。

简介其主题,是以那种突然发财以后精神空虚、炫燿阔气、出尽洋相的所谓“大款”为讽刺对象,以娱乐的包装作一种社会风气的规劝。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关于老舍,是享誉海外的知名中国作家,他终其一生都以抒写社会底层百姓的心声为已任,这样的认识是没有错的。但是成长于大时代动荡时期的老舍,其实是个刚强、义气、具正义感、学贯中西的爱国青年;他在中共建制后,本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从海外归国奔向革命。他多次说︰“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 相声原本是产生于北京的市民艺术,是城市曲种,只在城市流传。但共党执政后,随着相声演员到军队、矿山、工厂、农村深入生活和慰问演出;相声从都市到了农村,从内地到了边疆,从工厂到了部队,逐渐也有了雄厚的业余演员队伍。各地的相声爱好者一方面为专业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演员和作品,一方面活跃了群众生活,逐渐将相声发展为全国性的曲种。﹙到后来,几乎每个省都有了相声;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则根据自己的语言特点,还创造了方言相声和少数民族相声。﹚
  • 夏雨田是位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长期坚持歌颂型相声的创作。他曾深刻的概括“笑与人生”的关系,他说︰“愿人生有更美的笑,愿笑中有更美的人生。”,“我爱相声,相声通往笑声;我爱笑声,笑声连接大家的心声!笑帮您宣泄喜怒哀乐的情怀,笑伴您应对酸甜苦辣的人生!顺利时会笑,困难时能笑,失败时敢笑,我们笑着同昨天告别又笑着迎接新的黎明!”

    夏雨田的歌颂型相声具有新的审美意蕴,富有浪漫气息,他曾经说︰“我试着把曲艺当诗写”。

  • 在1959年前后,中国的文艺界掀起一波创作高潮。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曲艺等领域作品颇多,相声当然也不例外,创作了大量反应“新时代”与“新生活”的作品。
  • 从1960年10 月到1961年4月半年间,挖掘并纪录了传统相声一百多段,包括“垫话”、“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活”、“开场小唱”等,基本上反映了传统相声的概貌。当时这些调查单位曾撰写一篇充满意识形态的书面报告,以政党政治观点全面的对这批民间说唱艺术加以总结﹙或说在政治层次上批判﹚。
  • 1962年,天津曲艺团请观众与文艺界人士进行座谈讨论;相声作家何迟终于指出了大家的心声︰“相声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具有喜剧性的语言和表演艺术,有的相声不一定使听者哈哈大笑,只要诙谐幽默,听者觉得酣畅愉快就可以了!”
  • 相对于1963年当时还有人尊重相声演员保留长衫文化的做法,1966年,在“文化革命”的紧锣密鼓声中,林彪和江青泡制了所谓《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抛出了《文艺黑线专政》论,全盘否定共党执政以来的文艺表现,打着“破除迷信”、“彻底革命”的幌子,排斥一切中外文学艺术的遗产,鼓吹民众批判“文艺黒线”以及“黑线人物”,《解放军报》更提出要“彻底清洗”文艺界。

    从此,文艺界与相声界便陷入了灾难性的浩劫之中了。

  • 文革时期,一些曲艺团体和相声组织被强行解散,一些相声演员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
  • 相声电视化之后,最大的功绩是挖掘新人,特别是从业余演员中选拔和培养人才。尤其是八十年代电视台举办的“相声邀请赛”,涌现了大批的相声新秀,这些从业余相声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人才,后来都分别得到相关的良好出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