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釭诗约:天童山溪上

文/紫真
font print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天童山溪上   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惟有幽花渡水香。

【溪水非常清澈,一阵微风吹起涟漪,树木虽老,却依然苍翠。踏着春天的阳光,穿过溪水与老树之间。在溪水深邃、树荫浓密,没有人迹之处,只有飘浮在水面的落花,传来阵阵的幽香。】

王安石这首诗,前三句都分别使用了“溪”、“树”二字,但是嵌得极其精巧,令人赞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庆历二年进士。他非常推崇唐代诗人杜甫、韩愈,曾拜于欧阳脩门下。早年诗歌作品,并不特别突出,到了晚年,所做的诗词,意境都很高远。<--ads-->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五十岁,任宰相,直至熙宁九年(1076)。掌政期间,改革法制,是为“熙宁变法”。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由英宗的皇后高氏摄政。旧法的集团重新掌权,任司马光为宰相。自此,新法逐渐废止。

王安石集政治、文章、诗、哲学于一身,虽然变法没有成功,也称得上是少见的才子。晚年隐居在江宁的钟山。

宋代是茶道鼎盛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大多是品茗行家。宋神宗年代,王安石任宰相,苏东坡被贬官去黄州。据传王安石患有痰火之症。虽然服药,难以除根。必得阳羡茶,方可治,但须用瞿塘中峡水。所以拜托苏东坡路过瞿塘时,替他取一瓮瞿塘峡水。
  
一年之后,苏东坡送夫人回乡后,从夔州出发经黄州,准备回京,途经瞿塘三峡。当时的瞿塘三峡是指西陵峡,巫峡和归峡。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苏东坡坐船顺流而下,可谓一泻千里,两岸风光秀丽,苏东坡文兴大起,欲作一篇《三峡赋》,在冥思苦想之际,不觉睡去,及至醒来时,船已过中峡到下峡了,东坡急忙吩咐水手拨转船头,想要回去取中峡之水。水手禀道:“三峡相连,水如瀑布,船如箭发。若回船便是逆水,日行数里,用力甚难。”东坡无奈,只好取下峡之水满满的汲了一瓮,预备带给王安石。

到得京城,拜见王宰相,呈上三峡之水。王安石立即命小童煮水烹茶,当火候已到,立刻将阳羡茶放入茶碗中泡开,过了好一会儿,碗中方显茶色。王安石便问苏东坡:“这水是从哪里取的。”苏东坡答道:“从巫峡。”王安石说:“那么是中峡的水了。”东坡道:“正是。”王安石笑着说:“你又在欺瞒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 东坡大惊道:“当地人说‘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这确实是下峡之水,不知您何以知晓?”
  
王安石回答道:“读书人不可轻举妄动,须是细心察理。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的明医,知道我得的是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东坡听罢,心悦诚服,急忙离席谢罪。

以上分享的“王安石验三峡水”是出自明朝小说《警世通言》的一小段故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如此斑斓缤纷与广浩幽深的“诗海”,不仅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跨越无数时空,展现出人们内心的挣扎,家、国、天下的关注与各种情爱的迷思。它所成就的不只是中国历代文史的精神浮雕,更是神传文化的古典精华。
  •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晨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
  • 唐朝怀才不遇的诗人高适,在760年代,某年的人日,于落魄的旅次,写了一首七言古诗给杜甫,诗题是“人日寄杜二拾遗”,其中有两句,非常著名: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 上元又叫元宵。这一天处处张灯结彩,诗人则在晚上作诗歌咏。苏轼也曾在元宵夜写了一首七言绝句...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五台山乃中国佛教名山,康熙大帝是印象中自秦统一中国后,继唐太宗之后的又一千古一帝。历史上康熙曾五次巡游五台山,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遐想。有天,看到康熙写的《菩萨顶》,应该是康熙游览五台山所作(康熙游览五台山都在菩萨顶入住),颇感惊讶,直接刷新了对康熙的认识。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书中的林黛玉。她秉绝代姿容,具稀世才情,凭借词、书、画三大才艺稳居满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词作成就,被誉为女中纳兰、大清“词后”。
  • 雪本是冰冷的,可在很多人的眼里,却是一种希望。南宋诗人陆游的这首《除夜雪》仅仅二十八个字:“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古人常讲“大智若愚”,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精神信仰,却不知道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真相。吕洞宾有首诗《赐齐州李希遇诗》,就涵盖了这个主题。全诗共二十个字:“少饮欺心酒,休贪不义财。福因慈善得,祸向巧奸来。”
  • 今天我们选读刘伯温的五言律诗《题太公钓渭图》,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350年,是刘伯温在杭州隐居时写的。直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刘伯温才接受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并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