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并购被否决引发各种评论

【大纪元3月22日讯】(美国之音记者:雨舟华盛顿报导)美国碳酸饮料巨无霸可口可乐公司并购中国蔬果饮料大王汇源的案子一直牵动着许多中国民众的人心。并购案背后的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阴谋论和纯粹商业动机等解释纷纷出笼。不过,众说纷纭中也有专家的理性解释。

一方为立足美国、称霸全球的可口可乐公司,另一方为在国际市场上默默无闻但在中国占有40%纯果汁饮料市场的中国蔬果饮料公司汇源。可口可乐在汇源身上看到了在中国的进一步拓展空间。

这宗并购案在品尝了受到期待、揣测、抨击、炒作和分析等的多种“味道”之后,终于落下了帷幕。中国商务部3月18号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并购中国汇源公司的提案,认为收购不利于竞争,将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和更少种类的产品,同时也挤压中国中小型果汁企业的生存空间。

上海的经济法专家袁兵表示,中国商务部的裁决是基于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其立足点并非民众的情绪。

他说:“从法律上讲,不论是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有固定的模式。随着中国的进步,处理类似案子的机制也在向国际看齐。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现行法律也在逐渐与国际并轨。”

新华网报导,虽然可口可乐24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未果,但是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中国内资品牌与国外巨头联姻的故事还会继续书写下去,因为外资需要搭乘国内名牌的“顺风车”进入中国市场;而内资企业则需要通过外资的投资来增加资本实力和学习管理经验。所谓两相情愿交易在。但作为被收购对象,并购本身却是一把双刃箭。

一位国内知名品牌的业内人士说,“在合资过程中,我们的确圈到了钱,学到了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但是自己的知名品牌却被‘雪藏’了,给外资品牌让路,最后远离消费者。”

位于北京的经济学家刘正山表示,可口可乐公司失败的并购案作为中国2008年通过反垄断法之后处理的第一个并购案,对未来的类似案子具有指导意义。它显示,中国将对外资收购进行反垄断约束,防止内资被外资“消化”和“吞并”的命运。

他说:“中国类似企业有很多。从前在国内市场份额非常大的企业被外资收购之后,基本变成了加工厂,自己的主要产品被国外厂商拿去生产。这样以来,本国企业获得的利润逐渐减少。等于说他们淡出了市场。从另一方面说,这些外资企业在并购之后由于控制了产品,所以成为垄断,于是开始提高价格。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刘正山提到,老字号的中华牙膏和美加净牙膏生产商上海牙膏厂成为联合利华公司(Unilever)一员,红极一时的化妆品生产商北京大宝与强生的联姻等都亮起过垄断和不利消费者利益的红灯。

刘正山还说,对于部分舆论所说的贸易保护主义,美国1974年修改的“贸易法”中制订的第301条,俗称301条款便是一种贸易保护制度。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摩根大通CEO:美国经济蓬勃发展 但仍存风险
纪念和平上访25周年 法轮功学员举办真相图片展
圣荷西侨界急难救助协会召开园游会
抗议公司与以色列签约 更多谷歌员工被解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